物业管理师综合能力考试资料:第九章社会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来源:物业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3-04-06    物业管理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第一节 社会学基本概念
  • 第2页:第二节 社会文化
  • 第3页:第三节 个人社会化
  • 第4页:第四节 社会组织
  • 第5页:第五节 社会群体与社区
  • 第6页:第六节 社会学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
    第二节 社会文化 【考点提问
  一、文化的定义及特点概述
  (一)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民族学家、管理学家从各自研究的目的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给予不同的解释。最先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表述为:“文化表现为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能力和习惯。”
  许多学者认为,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人们总是遵循他们已经习惯的行为方式,这些方式决定了他们生活中的特定规则的内涵和模式,社会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的文化模式不同。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化可以定义和表示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世代相传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动的共识。
  (二)文化的特点
  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是文化产生的渊源。
  文化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积累、内聚和发展起来的。在其过程中,各种物质逐渐稳定,结构也慢慢定型,文化的这种内在结构及其特别的稳定形态,就称为文化模式。
  影响文化模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首推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生产力低下、信息闭塞的古代,地理位置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如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模式主要源于古希腊,它是在海上竞争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充满了自由竞争的精神。
  第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文化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由于民族迁徙、战争、殖民地、贸易、文化交流的结果,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扩散到其他地域,并与当地文化融合。人类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具有较高文化势能的先进民族,总是以自己的文化去影响落后的民族,而落后的民族自然会被更高级的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吸收融合先进文化的因素,使主体文化发生变化。但这种吸收与兼容只选择那些与本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相契合的文化内容。
  从民族文化角度看,“优秀文化”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也就是说,以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横断面来看,没有哪一种文化是最优秀的,也没有哪一种文化模式是最落后的。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只能说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这点出发,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必须要摒弃本体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才能形成一种先进文化。同样,中华民族也要排除和扬弃传统文化中的迷信和陋习,推陈出新,学习吸收外国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秀成果,洋为中用,才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三,价值观是文化的主要变量。
  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及潜在的价值意识,有些学者亦把文化定义为价值观。
  价值观与需求是不同的,个人的行为总是试图在既定的时间内满足各种潜在的需要。价值观决定了个人如何行动,它影响到人们对满足需求的选择。需求愈抽象,就愈能反映一定的价值观。其次,价值观与信仰也有所不同,价值观可以说是信仰的特殊类型。当一个人接受了新的信息之后,信仰是可以改变的,而价值观则是相对稳定的。最后,我们也必须将价值观与规范加以区别。规范规定或禁止在一些场合中的行为,节制了组织成员的行为,但规范只适用于特定的场合;而价值观则可应用于各种场合,许多社会规范是从特定的价值观中演化出来的。
  价值观是主要的文化变量。一种文化通过家庭、学校和其他机构将价值观传递给个人,用这种方式,文化将其独特的价值系统从一代传到一代,因而保持了文化的相对永久性。
  第四,行为是文化的函数。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认为,人类的行为包括个人和集体的行为,一方面是由其生物性结构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被称之为文化的一组超有机体现象决定,其表达式为O×C→B,式中O代表生物因素,C代表超有机体和超生物学的文化因素,而B则代表所产生的行为。但是在实际上,人们的种族、部族、民族之间的行为差异,没有一种可以归因于他们的生物差异。我们可以设想这种生物因素的作用如此微不足道,以致可以忽略不计。简而言之,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行为差别不是由生物学而是由文化来决定的。因此,考虑各民族之间的行为差别时,我们可以把生物因素视为一个常量,从我们的思考中将其排除出去。 
  二、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所谓“文化融合”则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的相互适应为标志。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各种文化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成一体。处于冲突和融合之中的文化,既可能是文化的整体,也可能只是整个文化构架中的一部分或一些要素,而且,即使是文化整体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也是通过其文化的各部分和个别要素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来实现的。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冲突虽然以文化之间的相互排斥为主,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绝对的排斥是不可能的。而文化的融合虽然以吸收为主,但不加以选择的全盘同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文化的交汇总是表现为既有冲突又有融合。而且在现实过程中难以将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这两种现象截然分割开,即使是在以两种文化发生冲突为主的时期也不能排斥它们中的某些文化要素已经相互吸引、彼此结合了;而在文化融合为主的阶段,两种文化中的不相容要素之间依然会互相排斥。因此,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的现象总是互相交叉的,冲突中有融合,而融合中也有排斥。正是因为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辩证关系,社区文化才可能产生认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冲突是以价值观为中心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模式。而价值观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文化冲突是必然的。有些学者认为价值观是有层次的,关系到物种生存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关系群体生存的价值观是次重要的;最不重要的是基于个人需求的价值观。由此看来,价值观的冲突并非是价值观的所有层面上都产生对立,而主要发生在个人需求之上的价值观的冲突。对前两个层次的价值观,在社区成员中应该是没有根本的冲突,只是由于相互之间不了解对方的价值观的全部。许多案例表明,出于自身的利益或习惯的迁就,往往会使自己在文化选择中,对别人的优势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也不愿意以改变自己的习惯为代价,去接受一种全新的、需要付出努力的做法。比如,不要捕猎猫头鹰、穿山甲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这是对物种生存的态度,要达成共识并不困难;在居住小区内的业主(或使用人)都希望和睦相处,保持小区的祥和气氛。所以在价值观的一些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还是有相当部分可以认同的。
  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受其文化背景影响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群体和人际关系是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我为核心,把人看作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崇尚自我;中国文化则以外势为中心和相互依赖为特征,把人看作是群体的分子,认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的需要,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群体息息相关。我们不妨注意这两种文化影响下的行为模式,正是因为西方文化中个人意识较强,因而也非常注意自己的权利,也明白别人的权利。在美国,到迪士尼乐园游览,参观白宫、国会大厦等,排上1~2个小时的队等候是常事,但极少发生插队、喧闹等现象。究其原因,美国人认为插队就是侵犯别人的权益;在一些公众场合,如地铁、餐厅等地方,尽管一列地铁车厢有上千名乘客,但却出奇的安静,即使有两个人交谈,也是窃窃私语,不会滋扰旁人。同样,他们的观念也认为在这些场合中应该尊重别人“不愿听”的权利。香港的地铁尽管乘客很拥挤,但在车厢上也很安静。反观广州的地铁,总是有人旁若无人地在车厢上大声谈笑,甚至还有夹杂着粗言的“噪音”污染灌入其他乘客耳中。据媒体报导,2000年的暑假,我国四川省的一个中学夏令营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因大声喧闹而被旅馆逐出。在这里,我们不评论对事件中处理的是非问题,但起码是我们的孩子对美国人的行为模式太不了解,以致触犯了别人的权益都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所产生的一些行为,往往很多时候只注意到自己小群体的权利而忽视了同一场合中其他人的权利。在餐厅内一群人猜拳行令、敬酒高呼的行为屡见不鲜;居住小区内有些人搞“派对”、“卡拉OK”,音响扰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行为者双方表达方式所含意义不同而引起的显性冲突,往往也源自文化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相同的表情符号所象征的意义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如美国人说“yes”则表示同意,而日本人说“yes”仅出于礼貌,因此,美国人认为日本人不守信用,说了“yes”还反悔,而日本人则认为美国人没有修养。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