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军转干热点: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

来源:军转干    发布时间:2012-12-04    军转干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目录
  • 第2页:发展基础
  • 第3页:总体要求和目标步骤
  • 第4页:统筹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 第5页:均衡县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 第6页:促进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7页: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 第8页:保障措施

  三、统筹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设计,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一是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实行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二是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三是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一)公共教育。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区域内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城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标准,合理配置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信息化设施设备、体育艺术教学器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教育装备,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馆(室)和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装备建设和应用差距,生均装备价值达到城乡基本一致。

  ——健全县域内公办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完善城镇、经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制度。

  ——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确保农村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不低于同一县域内同级城镇教师收入水平。

  ——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基本完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0%.探索学前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扶持。

  (二)公共卫生。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面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全覆盖。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药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

  ——改善基层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设施建设,提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监测及防治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基本职业病卫生服务网络。

  ——统一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适当增加服务内容,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建立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由大中城市综合性中医院、县级中医院、乡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点组成的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大创建卫生镇(村)的力度,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强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保健意识,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乡村医疗机构,乡村医疗机构除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承担预防保健任务。

  ——建立区域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互通互认机制,实现与国家、省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奖励政策的对接。

  (三)公共文化体育。

  ——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和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以县、镇、村为重点的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市、区、街道三级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的“一卡通”服务。

  ——建立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

  ——大力扶持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文化发展,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各乡镇建有健身广场(公园),行政村建有一个篮球场、两张以上室外乒乓球台。

  ——依托全省城乡绿道网,广泛开展各类绿道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休闲健身活动,打造广东绿道公共体育健身品牌。

  (四)公共交通。

  ——建设覆盖城乡、快速便捷的公交客运网络。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开行衔接城际轨道交通站点的公交线路和客运线路,积极构建“公交优先”的城乡道路客运体系。

  ——推动农村客运区域专营和规模化经营,逐步实现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财政补贴及有关扶持政策一体化。

  ——加快农村客运候车亭尤其是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客运候车亭的升级改造工作,规范统一农村客运标识,实现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100%建成候车亭的目标。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符合安全通车条件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并按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设计指导意见的标准逐步对建成的农村公路实施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五)生活保障。

  ——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现行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以覆盖城乡居民为目标,并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实行分类指导,纳入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实现不同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统筹的生活保障体系。

  ——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城镇居民和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的养老保险及养老服务都纳入制度内,居民养老保险及养老服务重点群体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加强城乡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按照国家确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标准,加强城乡社会保险服务一体化网点建设,通过主体建设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城乡社会保险服务对象提供就近、便捷和标准化的服务。

  (六)住房保障。

  ——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住房补贴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覆盖人群。

  ——加大农村住房保障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建立以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困难群体住房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搬迁安置、高寒山区居民移民、河海捕捞渔民安居工程。

  ——积极推行政策性农房保险,逐步实现全覆盖。

  (七)就业保障。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直达社区(村、居)、互联互通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能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服务,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一收集和发布、共享共用。至2014年,基本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覆盖城乡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管理服务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清理城乡劳动者差别性就业政策,努力实现异地务工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统一区域促进就业政策,建立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面共享、服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至2014年,每个县(区、市)建设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区。建立健全适应各类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机制,完善远程职业培训平台和职业培训标准规划,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评价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各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公益定位和公共服务职能,至2014年,每个县(区、市)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并将鉴定服务向街道、乡镇延伸。省市联动开发200个以上新职业(专项能力)的标准或鉴定题库,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每年为160万以上人次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大力引导劳动者技能提升和素质就业。加快建设人力资源职业开发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评价、配置一体化。

  (八)医疗保障。

  ——基本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有序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并轨,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98%以上。

  ——均衡适度提高住院待遇水平。坚持“保基本”原则,建立筹资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挂钩机制,保持医保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医疗需求、筹资标准、物价指数等因素,适当降低统筹基金起付线,稳步提高统筹基金支付封顶线和支付比例。到201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全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完善特殊病种门诊费用补偿制度,将保障范围由大病向小病延伸。

  ——全面实行参保人在统筹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即时结算。

  (九)公用设施。

  ——以交通路网、清洁能源、饮水安全、环保工程、信息工程等为重点,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网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至2014年,8%的行政村实现社区化建设和管理,15%的行政村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服务站。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有条件的村(居)建有一个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

  (十)生态环保。

  ——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统筹优化城乡生产、居住、生态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力争到2014年实现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中心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80%以上村庄完成规划编制。

  ——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加快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创建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城乡环境。

  ——积极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或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重要湖库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改善区域或流域环境质量。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强化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大力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和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快推进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镇逐步开征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提高农村污染防治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

  (十一)现代服务业。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现代农村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邮政、信息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新型服务行业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加快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支持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布点。

  ——积极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平价商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打造农村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基地,着力解决农副产品外运困难问题。

  (十二)社会管理。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镇人口准入条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加快推进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尽快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不合理的政策限制。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探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加大政府供应农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和便民服务站点,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城市社区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扶贫事业发展,巩固扩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成果。

  ——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完善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域城镇集聚,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镇发展为中小城市。

  ——按照行政职能归位、服务职能下移的原则,理顺基层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补充、村(居)民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格局,明晰乡镇政府履职重点以及村级组织功能职责。积极推进村改居和居社分开,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区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推进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市级补助和县级统筹力度,至2014年将欠发达地区贫困村村干部补贴逐步提高到人均每月1600元以上,保证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财力需要。

  点击下载:2012广东军转干热点: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word版)
  编辑推荐:2012年广东军转干考试模拟试题
  2012年广东军转干热点:2012年工作政府工作报告
  考试大全新推出考试应用平台>>
  在线模场章节练习资讯订阅免费课程你问我答每日一练
  如果有什么不懂,欢迎进入公务员考试讨论小组,这里有专门老师为大家答疑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