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贵州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注册城市规划师    发布时间:2013-04-08    注册城市规划师辅导视频    评论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减轻酸雨污染。淘汰效率低、能耗高和污染严重的燃煤电厂老机组,清镇电厂、凯里电厂、习水电厂、安顺电厂一期、黔北发电总厂、纳雍电厂等现有燃煤电厂及贵州铝厂等必须在2010年前全部建成和使用脱硫设施,改、扩建和新建电厂必须配套建设和使用脱硫设施,实现二氧化硫达标排放,预留脱氮空间,从2007年起制定和实施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计划。

  继续抓好冶金、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源治理,对重点工业大气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到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5、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无害化处置水平

  加快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和办法,对所有产生铬渣、锰渣等危险废物的重污染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各市(州、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纸、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支持并开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炉渣、钢渣、钡渣等工业固废和林木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初步建立废旧电子电器的社会收集网络,强化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力度。

  6、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县、市)和生态示范乡(镇)试点,逐步推进生态县(市)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为建立"生态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节市、赤水市、金沙县、湄潭县和荔波县等生态示范区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省生态县(市)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到2010年, 赤水市建成生态市。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环境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开发行为,逐步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落实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到2010年,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

  继续推进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企业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制,逐步推行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加快对"两土"冶炼区、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步伐,实施铅、锌冶炼废渣和金矿废渣堆存区的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加强对煤矿、磷矿、铝矿、锰矿、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状况。

  扎实做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开展生物物种资源的调查,加强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及其生境、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等的研究及保存库(园)的建设,及时了解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实施物种遗传资源出入境查验制度,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7、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建立生态农业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农药、化肥、地膜污染力度,重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及农业环境监测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加强对规模化(集中式养殖区)畜禽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对污染物逐步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全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每年增加沼气池20万口以上。

  加强中小城镇环境规划,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质安全,引导乡镇企业适度集聚,对污染源进行集中控制和治理,遏制污染向农村转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立九个中心城市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出境断面监测网络。加快监测网站的标准化建设,到2010年,省级、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和安顺市环境监测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其它市(州、地)级和赤水、凯里、清镇、仁怀市环境监测能力争取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

  加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部门装备水平,到2010年,省级、贵阳市、遵义市和六盘水市环境监察能力达到一级标准,其它市(州、地)级和部分县(市)级环境监察能力达到二级标准,其它县级环境监察能力达到三级标准。

  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环境应急体系,解决全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落后的问题,掌握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到2010年省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60%以上;初步建立省级和市(州、地)的环境应急响应体系。

  加强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完善全省环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各地(州、市)环保局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环境数据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的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及时为各级政府环境决策服务和为公众提供环境保护信息。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