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技能真题试卷及详解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案例五
一般资料:某女,14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因对母亲有一种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痛苦来求助。由母亲陪同。该女生长相清秀、身材修长、衣着得体、表情自如、举止大方、懂礼貌。
求助者自述:每当我母亲碰我一下的时候,不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我都会感到不舒服而必须碰她一下还回来,否则心里就会感到很难受。为此我感到很痛苦。
咨询对话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妈妈碰你一下是对你的一种伤害吗?
求助者:那肯定不是!
心理咨询师:就是说,你知道母亲碰你并非是有意识地覃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
求助者:必须要还回来,否则就会很难受。
心理咨询师:难道还回来你就真的不难受了?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
求助者: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
心理咨询师:这种痛苦的心情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吗?
求助者:到学校后还好,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吃睡都还好。
心理咨询师: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
求助者:我母亲是中学教师,她非常优秀,我很为她骄傲。我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经常出差。爸爸妈妈关系很好,很少吵架什么的。和父亲沟通的机会少一些,虽然少,但父亲也很爱我,很理解我。
心理咨询师:对父亲也有那种想法和行为吗?
求助者:没有。真的。我也挺奇怪,我怎么只对妈妈有这种想法呢(困惑、茫然的神情)
心理咨询师:(转移一下话题)你这个年龄,应该是独生女吧。
求助者:那当然是。
心理咨询师:你们班的同学也应该都是。顺便问一下,你对班里的同学有没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呢?
求助者:原先好像没有……q恩,有一点,但不重。
心理咨询师:原先好像没有,那就是说现在有了。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越详细越好。,我再重申一遍,你对我所说的一切都会保密的。(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到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当时她的功课比你好吗?
求助者: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长相呢?
求助者:好像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们都弹钢琴,是吧?
求助者:是。可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
心理咨询师:她琴弹得比你好吗?
求助者:没比过。
心理咨询师:她到过你家没有?
求助者:来过。
心理咨询师:弹过琴吗?
求助者:弹过。
心理咨询师:是你让她弹的吗?
求助者:不是,是我妈妈让她弹的。
心理咨询师: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
求助者:当她面的时候当然说她弹的很好了,不过她走了以后,又说她弹的有点慢。 心理咨询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弹琴有点快,钢琴老师经常批评我控制不住节奏,所以当时认为妈妈说的并不是批评她。
多选:59.从上述摄人性谈话中心理咨询师获得的资料有(  )。
A.求助者求助的问题
B.求助者的内心体验
C.求助者的社会功能
D.求助者的成长历程
多选:60.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
A.问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多选:61.心理咨询师不恰当的提问是(  )。
A.多重选择性问题
B.多重问题
C.修饰性反问
D.“为什么”的问题
多选:62.心理咨询师在这次咨询结束时应该(  )。
A.明确地表明态度
B.介绍求助者权利
C.重申保密的原则
D.给出具体的指导
多选:63.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属于(  )。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单选:64.求助者心理问题最可能属于(  )。
A.强迫人格障碍
B.强迫性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一般心理问题
多选:65.求助者的性格特点不包括(  )。
A.过分争强好胜
B.过分追求完美
C.过分小心谨慎
D.过分自以为是
多选:66.讨论的咨询目标应该( )。
A.具体且可行
B.积极可评估
C.心理学性质
D.多层次统一
多选:67.讨论咨询方案应该包括(  )。
A.咨询目标
B.咨询时间
C.咨询费用
D.咨询协议
多选:68.该案例主要症状不包含(  )。
A.内心痛苦
B.睡眠困难
C.人际冲突
D.食欲下降
多选:69.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  )。
A.自我开放
B.具体化
C.情感表达
D.面质技术
单选:70.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  )。
A.出现了阻抗
B.出现了移情
C.出现了改变
D.出现了投射
单选:71.求助者问题的恰当处理方式是(  )。
A.心理治疗
B.心理咨询
C.药物治疗
D.住院治疗
多选:7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
A.有现实刺激
B.有道德冲突
C.非现实刺激
D.非道德冲突
多选:73.要确诊求助者问题还需要了解(  )。
A.个人成长史
B.家族疾病史
C.其母亲看法
D.性成熟情况

【答案与解析】
59.ABC。从上述摄人性会谈中获得如下的资料:求助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因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的心理而感到痛苦;心理问题的自我体验及行为表现;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正常,但影响晚上复习功课。求助者的成长历程并未提及,因此答案为ABC。
60.BCD。“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属于直接逼问;“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属于开放提问;“她琴弹得比你好吗?”“她到过你家没有?”属于封闭提问。因此答案为BCD。
61.BD。“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屑于多重问题,它是指对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同时提出问题的做法,出现这种连珠炮性质的问题,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属于“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多重选择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修饰性反问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如“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案例中咨询师并未使用AC的提问方式,因此答案为BD。
62.ABC。根据案例描述,此次咨询应该属于初诊接待,因此,在此次咨询结束时应该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63.AD。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求助者并没有精神障碍,而是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的心理而感到痛苦的心理问题,因此答案为AD。
64.D。按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分析,求助者属于正常心理。求助者有痛苦感,但其时间短,仅是一个月左右,对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故本倒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65.BCD。求助者人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的争强好胜上,如“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必须要还回来,否则就会很难受。”因此答案为BCD。
66.ABCD。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因此答案为ABCD。
67.ABC。咨询方案由咨询者和求助者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咨询目标;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因此答案为ABC。
68.BCD。“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到学校后还好,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吃睡都还好。”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求助者因为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的心理而感到内心痛苦,但不存在睡眠困难、人际冲突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因此答案为BCD。
69.ACD。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面质技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就是说,你知道母亲碰你并非是有意识地要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吗?”属于具体化,除此之外,咨询师一直在提问,并未使用其他技术,因此答案为ACD。
70.A。阻抗是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沉默表现为个体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有长时间的停顿。它是个体对于心理咨询的最积极的、最主动的抵抗。本案例咨询师在咨询一开始就采用直接逼问的提问方式使得求助者产生阻抗,保持沉默。因此答案为A。
71.B。求助者因为对母亲有一种想报复的心理而感到痛苦,对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本例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因此求助者问题的恰当处理方式是心理咨询。
72.AB。
73.ABCD。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想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解除他的心理障碍,就必须对求助者的智力、情绪和个性有一定的了解;对他的个人生活史、目前生活状况、人际关系、工作性质有一定了解;对他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形成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一个确切的判断,而后,才能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制定符合求助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因此要确诊求助者问题还需要了解ABCD四项。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