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新申论训练试卷三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参考答案:

  (1)围绕受助者感恩回报问题发生的争论,双方一个基本共识是:感恩是必要的,受助者怀有对资助者的感激之情,是受助者起码的道德底线、应有的价值追求和应尽的社会责任。

  (2)争论焦点在于:受助者是否要以一定的方式向施助者表达感谢。一方观点认为,受助者应以定期联系、汇报情况等方式向施助者表达感谢,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感恩心理;一方观点则认为受助者无须用那些方式表达感恩心情,做好本分的事情将来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感恩。

  (共200字,含标点符号。)

  2.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o”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解题思路分析

  第一步:明确作答要求:

  本题属表达观点题。要求考生针对给定材料中提到的“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考生对有些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1)分析范围:“给定资料4”。

  (2)分析内容: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

  (3)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字数限制:不超过300字。

  第二步:审读给定材料

  分析给定材料4,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大意。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

  阅读资料可知,包含此问题引起的争议的段落有:

  对于接受资助需签订“道德协议”的作法,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对此贫困大学生没必要感恩。

  ★揭示观点: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

  以“附加感恩条件的有无”为标准,来划分资助善举的真伪,这一简单做法陈义甚高,但实际可能徒增纷扰、于事无补。在襄樊这一案例中,资助者和受助者事前未曾就“助学”活动约定条件,因而活动组织者取消受助资格的决定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次“助学”就是一场虚伪的“道德秀”。把“附加条件的有无”当成是一个道德问题,是道德上的一种“洁癖”。

  ★揭示观点:附加条件的资助并非“道德绑架”,而是现实条件下基于人性弱点的必要之举。以“附加感恩条件的有无”为标准,来划分资助善举的真伪,不仅是一种道德“洁癖”,也是对施助者本意的误解。

  第四步:概括成文

  申论答题不能脱离给定材料,材料中针对该问题引起的争议,可作为我们答题的依据,按照作答要求中,“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要求,整理思路,概述成文,注意不超过300字的字数限制。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