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新申论训练试卷三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参考答案:

  附加条件的资助并非“道德绑架”,而是现实条件下基于人性弱点的必要之举。以“附加感恩条件的有无”为标准,来划分资助善举的真伪,不仅是一种道德“洁癖”,也是对施助者本意的误解。资助的目的是使受助者懂得回报社会,而非感激施助者,无论受助者感恩与否,如孔子所言:施助者求仁得仁,何所怨乎?然而,现实中受助者不知感恩、不知回报的现象普遍存在,深刻暴露了某些受助者感恩心理的缺失。这种情况对资助者继续实施资助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挫伤。订立契约要求受助者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既是对受助者应承担道义责任的约束,又是对资助者善意的保障,使得资助行为能够实现预期目的并可持续,因此,资助附加感恩条件实属必要措施。

  (共295字,含标点符号。)

  3.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解题思路分析

  第一步:明确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社会上感恩意识匮乏做一个评析,分析这个社会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以及这种结对资助形式的缺陷。具体分析如下:

  (1)评析范围:“给定资料5~8”。

  (2)评析内容:感恩意识的匮乏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以及这种结对资助形式的缺陷。

  (3)评析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

  (4)字数限制:不超过350字。

  第二步:审读给定材料

  分析给定材料5~8,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大意。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免费师范生收到一封校长写的亲笔信。信中,校长叮嘱即将入学的免费生“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诚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包括感恩在内的情商教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被严重地忽视着——高考以及就业的压力,使得教育染上了愈来愈功利的色彩,由此而生的培养目标的嬗变,也让教育的功利性渐渐向自利性转变,学校过多地着眼于有利于自身需要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罔顾其他。

  出于对公序良俗构架的公共诉求,也应该将其视为学校在学生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希望这样的谆谆教诲能够多一些,形成一个逐渐完善系统的学校情商教育体系,来救赎我们心中遗失太多的感恩情怀。

  ★揭示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对入校学生作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的善意提醒,表明学校在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它启示了当前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扶助,应变单纯经济扶助为经济与心灵扶助并重,对受助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贫困大学生无论接受国家还是民间资助,学校都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感恩与回报的平台,除了对资助者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

  楼巍称,大学教育从原先的重视智力教育到能力教育,再到现在对学生进行动力教育,感恩是最容易使学生增强自己动力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在经历感恩教育后,不少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尤其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揭示问题: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情商教育体系,使贫困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自信,提高感恩意识与能力;学校要为受助学生搭建感恩与回报的平台,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

  第四步:概括成文

  按照“作答要求”中“评析集中,详略得当”的要求,整理思路概述成文。注意题目“不超过350字”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述成文。

  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共356字,含标点符号。)

  4.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解题思路分析

  第一步:明确作答要求:

  本题属于提出对策型。要求考生针对社会上感恩意识匮乏的现象,联系给定材料,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让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具体分析如下:

  (1)针对范围:“给定资料9~14”。

  (2)针对内容:让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

  (3)对策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

  (4)字数限制:不超过400字。

  第二步:审读给定材料

  分析给定材料9~14,勾画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大意。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