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新闻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专题三:社会保障

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正叫响
2009年05月27日 07:43:23  来源:辽宁日报

  ■我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已达21.6张,大大超过12张的全国平均水平■辽宁诸多社会养老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正在走向全国,为兄弟省市借鉴
  我省自1996年起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比全国提前了4年。在辽宁,“银发人群”在社会中的比重正迅速增加。
  200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6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辽宁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有6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5%,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
  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消费结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已不能再完全依赖家庭或单位解决,社会化养老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网络养老院”等许多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往往率先在辽宁叫响,然后从辽宁走向全国,日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
  “辽宁模式”的由来

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其实源自我省连续开展3年的“敬老行动”。

  “所谓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其实就是8个字:‘六位一体、城乡统筹’。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董竹林这样概括,“为了总结、实践和完善这8个字,我们至少用了4年的时间。 ”
  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国有养老机构为示范、以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以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的“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
  “像抓低保、扶贫帮困一样来抓养老工作”
  董竹林说,2005年他刚被调到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工作时,一位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你到岗位上以后,一定要把‘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什么’、‘辽宁应该怎么做’这两道题给回答出来。 ”
  当时全省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政府投入不到位、改革引导不到位、发展政策不到位、满足需要不到位等问题。
  省民政厅提出:加快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治问题,要“像抓低保、扶贫帮困一样来抓养老工作”。
  2005年6月至8月,省民政厅会同省统计局城调队,在全省14个市、15个县抽选城乡调查样本4600个,采用随机整群等距抽样方法,针对当时全省老年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养老状况、养老需求和对养老工作的意见等四个方面59个问题,开展了实地入户调查,摸清了我省老年群体基本状况,了解了老年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养老事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当年的重阳节,为期3年的全省“敬老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我省养老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立体养老
  在“敬老行动”中,“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逐渐清晰,4年前萦绕在董竹林脑海中的问号也得到了解答。
  日前,省民政厅对已经开展了3年多的“敬老行动”成果进行了汇总。
  ——居家养老:全省有5.5万老年人享受到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比2005年增加了3.5倍,其中散居的城镇“三无”(指无儿无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老人全部得到重点照料服务。各级政府共开发了1.6万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全省区、街道、社区有老年服务中心895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日间照料室、托老所、小型家庭养老院、活动室等社区老年服务基础设施4980个。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服务模式,日均服务老人52万人次。
  在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的活动室里,正在排练扇子舞的邓红老人告诉记者:“想动弹的就进活动室,累了还可以去日间照料室,有床、有沙发、还有水。 ”
  ——养老中介:全省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到108个,年服务量130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87个和58万人次。
  ——城乡国有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3年间,全省新建、改扩建56家国有养老服务机构,新建259家民办养老机构,全省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总数达794个,床位总数7.63万张,床位利用率达85%。新建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60所,床位总数6.4万张。通过建设,使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增强了集中供养和向社会开放的能力。
  从“老吾老”到“及人之老”的养老院院长
  当前,许多在职的成年子女虽然经济上能够供养老人,但在生活照料方面却力不从心。许多人为了照顾老人只得停下手头的工作和事业。是要工作还是照顾老人? 10年前,沈阳市铁西区的张铭善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10前年,母亲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不能说话,连喝水都困难。为了能够一心一意地照顾生病的母亲,张铭善思来想去,狠心关掉了开得正红火的酒店,每天都陪护在母亲身边。
  由于曾经开过诊所,张铭善积累了一定的医疗经验,照顾母亲不但精心更讲究方法。老人躺不得、侧卧也不行,只能趴着睡,是她寸步不离的精心照料让母亲迅速好转,从卧床不起到能够拄拐行走。邻居们都佩服张铭善,甚至还有人慕名把自家生病的老人送来,恳求她帮忙照顾和调养。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同10年前的张铭善一样,都要在工作和老人之间做个选择。
  有人劝她:“干脆你开个养老院吧,也能让周围更多的老人受益。 ”关掉酒店后,家里的小楼正闲着。 2001年,张铭善的养老院就成立了。
  5月12日,为了解民办养老机构的情况,记者实地访看了沈阳市铭善养老院。
门前的宣传板上写着漂亮的粉笔字:“健康长寿四大要素:乐观、淡泊、宽容、善良”。负责养老院后厨工作的洪志芳说:“这字儿是我们张院长写的,她对养员们可好啦! ”
  一开始,张铭善自己一个人照顾包括母亲在内的5位老人,如今已经收进了63名养员。其中部分子女是因工作太忙而没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还有一些子女收入不稳定或较低,对老年父母的赡养无法保证。
  铁西区启工街启新社区居民李老太太已经80多岁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身体都不太好,无力赡养老人。这一家,老的老、病的病,社区干部、楼道老党员、居家养老服务员天天都得往她家跑,就怕他们出意外。
怎样能帮助老人安度晚年?一个月前,社区干部想到了社会化养老的办法,一家四口都搬进了铭善养老院。铁西区启工街启新社区副书记彭国振告诉记者,通过社会化养老,那些贫困家庭中的老人也可以安享晚年。
  李林74岁了,他的房子被孙子偷偷卖了,却一走了之,对老人不闻不问,虽然李林有退休金,却无人照料,于是张铭善收下了无家可归的李林。采访中,94岁的朱诚瑞告诉记者,他和老伴有儿有女,但觉得社会化养老挺好的,不给儿女添负担,自己生活也有人照顾。老伴临终前,躺在养老院的床上一字一句地跟他说:“别回孩子家了,就在这儿养老吧。 ”
叫响“辽宁模式”
  近3年来,通过实施“敬老行动”,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树立了“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辽宁养老服务社会化品牌。
  业内人士称之为社会化养老 “辽宁模式”,省政协还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调研。
  目前,我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已达到21.6张,超过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2张的平均水平,在全国领先。
  采访结束时,省民政厅厅长徐铁南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对现有的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进行深化、完善,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政策,研究具体推进措施,加快辽宁养老事业发展的步伐。 ”
  辽宁第一星的“居家养老”生活
5月13日,记者来到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何长安家,看望我省最年长的寿星——115周岁的何文章。
  据何文章的老儿子何长安介绍,平时,除了有关领导、记者来看望老人外,还有一位姓佟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来看望照顾他。
  小佟很热情,也很细心,每次都主动找活干,但何长安却总是说:“家里没啥活儿,有活儿我们再叫你,你就放心地去照顾别的老人吧。”
  何老从床上坐了起来,乐呵呵地接过记者的名片,戴上眼镜。拉过记者,认真地看了又看。
  这一天正是何文章115周岁生日。许多人都知道“百岁老人”何文章的年龄在全国寿星中排名第十一,男寿星中排第七,在辽宁寿星中排第一。
  这一天,何家很平静,这样和谐宁静的生活对老人的健康更有益。
  何长安说,政府安排医院定期免费为老人体检。老人除了耳朵聋外,各方面身体状况都很好。
  他们非常感激政府给解决的住房问题。从前他们家挤在很小的平房里,后来市、区两级政府和沈阳市造纸机械厂出了大部分资金,帮助何家在小公园旁买了这套房子,并特意安排住在二楼,为老人“居家养老”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虽然何长安夫妇坚持要自己照顾父亲,但他们自己毕竟也年近古稀,所以有关部门不但为他们协调改善了住房、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员,还在房间里安装了呼叫器。
  据了解,铁西区从去年起,已经建立了6大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网络养老院、生活服务网络、亲情慰藉网络、文化娱乐网络、法律援助网络和安全救助网络。随着6大网络的不断完善,铁西城乡的老年人都有机会像百岁老人何文章一样,享受到快捷、温馨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