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之我见

来源:土地估价师    发布时间:2013-03-26    土地估价师辅导视频    评论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从严、计划指标进一步从紧,而各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建设用地量逐年攀升,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好的经验、做法,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上下工夫,在内涵挖潜上做文章,努力找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走节约集约可持续用地之路,切实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1.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方式仍处于由粗放利用型向集约利用型转变的初期阶段。当地政府通过不断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总体利用水平而言,其利用土地的集约程度仍然不是很高。有些地方甚至仍以粗放利用土地为主要方式,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考试大*
  1.1.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的客观经济条件造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粗放用地现象。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自身社会经济生产、消费能力低下,以及外来投资力量相对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客观影响着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如乡镇无法建造高层建筑;无力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农村社区、中心村;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空心砖制作成本高,仍然占用大量农田取土烧制实心砖;旧城改造难度大;农业附加值提升技术手段落后,第一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开发,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当地政府容易以地为筹码、以招商引资为名招徕客商。城市发展定位不准,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土地供应结构不合理,土地运作与市场脱轨,土地违法现象普遍,土地资源正遭受不同程度地粗放利用或闲置、空闲。 
  1.2.政府自身存在管地与用地上的矛盾
  地方各级政府是实施国有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主体,理应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政府在土地管理与利用上形成了尖锐的自相矛盾:为了追求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往往以手中的土地为代价获取短期利益,无暇顾及可持续、科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资源配置混乱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严重侵害了农民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稳定。
  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使得当地政府把目光紧紧盯在发展经济上,不顾当地开发能力和实际需要,为争抢招商引资项目,经济“洼地”生发政策“洼地”,向投资开发者推出大量优惠的、甚至零地价土地,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经济秩序。由于缺乏城市建设资金,于是大量征占土地、“以地生财”成为欠发达地区政府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好办法,无视经济规律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大肆卖地获取土地收益,严重破坏了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甚至在有些地方,土地收益已经成为政府的“第一财政”。基础设施落后、无标志性建筑等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觉得很没有颜面,需要搞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于是往往会出现新区城市发展规模与建设预想不切地方实际,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新区布局求大、比规模,乱设各类“开发园区”、产业区功能混杂,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大行政中心、“花园式工厂”,住宅用地供大于求、套型偏大、基础设施重复低效建设,公共设施功能单一,绿化广场求大、求多,机关单位单门独院,农村空宅现象普遍,移民迁建搞“半拉子工程”等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随意性大,用地宽打宽用,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严重偏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使用难以得到保障,导致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考试大*
  政府部门粗放用地甚至带头违法用地造成管地失控,极易诱发用地单位自由选址、圈占囤积土地,而不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政府自身违法用地、粗放用地以及投资用地者违法用地行为,政府往往报喜不报忧,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极力维护用地者宽松用地,以求得经济利益上的增长。对于部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实在说不过去的,也只是调离部门,一走了之。由于国土资源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底气不足、力量薄弱,征地补偿拖欠严重,以及上市土地预测不准,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在土地优惠政策上向外乱许承诺,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衔接不紧凑,形成了老问题未结、新问题又生的恶性循环局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