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偏见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它们都是从旧的认知机制的角度来看待认知偏见的。考察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对于认知机制的特点和能力,先后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
  一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形成了“朴素的科学家”的认知机制。由于心理学更多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只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心理学不仅应该而且可能用客观方法来研究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坚持心理学只能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其理论特征为(1)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在方法上重实验、观察;在研究题材上只重视可观察记录的外显行为。(2)解释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而反应的形成与改变是经由制约作用的历程。此后这种机制虽然又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的影响发展为新行为主义,发展出托尔曼(E.Tolman)的目的行为主义,赫尔(C.Hull)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斯金纳(B.Skinner)的操作行为主义,但是其核心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始终认为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寻找、确定事件产生的原因,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的。这种特性更多的类似于科学家的科学认知,因为被称为“朴素的科学家”。
  另一是70年代之后的“吝啬的认知者”的认知机制。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系统的展开,之前的研究越来越不能令人满意了。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并不完全地、精确地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其认识也具有相当的偏差。在这一时期,信息加工心理学占据了心理学的中心位置。其基本观点包括: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求信息、接收信息、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强调认知中的结构优势效应,即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影响;人的心理不只是在认知系统中的信息加工,而是在人格结构中的信息加工等等。在这样的认知机制指导下,人的认知特点呈现为,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是不确定的、不完全的以及复杂的,在对它们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达到最满意的合理性时困难的,因而人们更多地是用最小限度的观察去产生社会判断的策略加工。本质上看,这种认知机制忽视了情感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冷”认知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把人当作一个孤立的信息加工器而忽视了社会背景的作用。
  可见,过去对认识偏见的看法是建立在上述旧的认知机制的基础上,这使得对于如何解决偏见、如何达到认识真理来说,都存在着局限与不足。而伴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机制在90年代的转变,在新出现的认知机制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认知偏见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而更为重要地是在新的认知机制的指导下,社会因素、社会背景更加凸现出来,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认识论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路径。
  三、社会认识论的解决策略
  20世纪90年代之后,认知心理学在与哲学(认识论)、人类学、脑神经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目标明确的策略家”的认知机制,认为人具有多种信息加工的策略,在目标、动机、需要和环境力量的基础上,对策略进行选择。这样的认知隐喻对9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首先是个体的行为受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人并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影响思维、情感和行动的社会背景中起作用。其次是个体积极地解释社会情境。我们并不是对环境本身作出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它的解释作出反应。”在90年代之前,心理学家更多地是注重研究心理状态,而忽视了对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研究,往往认为这是社会学家的工作领域,而在90年代之后,通过各学科的跨文化、跨学科的融合,心理学家意识到了环境对认识的重要作用,开始广泛地研究情境、社会对于认知的影响。这方面,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认知偏见,是一条全新的路径,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富勒尔(S.Fuller)和戈得曼(A.Goldman),他们在社会认识论的框架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解决认知偏见的方法。
  1.富勒尔对认知偏见的解决方法
  富勒尔在认知偏见上的基本看法就是“弥补要比彻底消除更加具有效率”。他承认,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确实存在着偏见,这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点,也是个体的认知局限。但他并不认为这种偏见行为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通过产生更好的看待问题的“规范”,来克服偏见。因为虽然在认知过程中,行为个人不能改变,但是行为者的环境却可以发生变化,通过改变行动者所处的环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行为者的推理和判断的正确性,从而最好地避免偏见的干扰。
  作为一种政治定位(political-oriented)的社会认识论,富勒尔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政治因素。因此,他从政治定位的立场出发,将行为者的外部环境与规范联系起来,试图利用规范这样的政治因素,在管理科学家共同体的宪法的基础上,来调整行动者的推理与判断,从而达到消除认知偏见的影响。其基本策略如下:
  首先,富勒尔提出并界定了规范的概念。他认为“规范是一种行为规则,是一种达到不同目的的共同方法:为了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坚持规范的人更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尽管它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方法。”在富勒尔看来,规范就是一种约束行动者的原则,能够对人们的行动、思维做出自发的校正,使他们按照正确的模式进行推理,从而更好的进行认知活动。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它向周围的司机传递出信号,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这样就确保了他们的安全。与此相类似的规范也走入了社会生活中,并会强制性地惩罚那些不遵守这些规范的人。
  在富勒尔那里,规范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最早来自康德,在18世纪80年代,亚当·斯密以及休谟对规范做出系统化的论述,随后规范在微观经济学和微观社会学中得到了发展。富勒尔从规范的系谱学解释出发,指出规范是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调解手段,它是建立在最底部的,并且它也不是一个先决条件,而是一个产品,是自发协调的社会行动的产物。通过对这种自发协调的规范的约束和调整,行为者的推理和判断就能够更有效率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这在富勒尔看来就是解决认知偏见的最好的办法。

  编辑推荐: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每日一例汇总

  201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健康心理学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要点汇总

  北大2010年心理测量学串讲资料汇总

  发展心理学知识笔记讲义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心理咨询师站心理咨询师交流中心心理咨询师辅导中心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