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偏见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二、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
  认知偏见的形成,在内部机制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同时,它又基于特定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条件,体现出历史性的特点。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对认知偏见的理解也产生了各异的立场。人们从对认知偏见的本质认识出发,形成了如下几种看待认知偏见的态度:
  其一,对认知偏见采取拒斥的态度。该种观点否认偏见是个问题,并声称人们实际做的事情就是事实上正确的事情。拒斥的目的,是要忽视那些相反的证据,从而否认认知偏见的存在。这条进路预设了一些无需经验研究推理、从而也无需用经验进行辩护的认识论规范。以这样的先验规范作保证,人们就可以摆脱认知偏见的束缚。因为认识的客观标准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的客观性来自于心灵对外部对象本质的把握,因而,认识的任务就是在客观标准和先验的认识论规范的指导下,精确地把握到认识客体的实质。但是,要产生一种优先的、不经过经验的认识规范确实相当困难,单纯的否定认知偏见,是无法对它进行完满解释的,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认知态度。
  其二,对认知偏见采取悲观的态度。该种观点承认人们事实上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而这对于人们来说,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这就是卡那曼和塔沃斯基的立场。卡那曼和塔沃斯基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在大量的试验统计的结果上指出了人们认知活动中存在的好几种认知偏见,如过度自信的偏见、连接谬误偏见、基础率偏见等等。([3],p.231)正是以这些试验数据为基础,卡那曼和塔沃斯基认为人类的推理和判断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偏见,而且这些偏见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克服,尤其是那些内建于理性结构本质中的冷偏见。
  其三,对认知偏见采取了认同的态度。该种观点更多强调了偏见的合法地位,接受了偏见作为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认识观点。可以看出,这应当是理解认知偏见本质方面,主流的一种态度。无论是英美哲学还是在欧洲大陆哲学中,尽管在其他认识论问题上,他们所持的观点相差甚远,但是在涉及对偏见的认识上,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主张:偏见并非是认识的屏障,而是认识获得的前提。
  比如,在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思想中,对偏见的基本定位和认识,构成了其证伪主义、反归纳法的重要前提。首先,波普尔认为偏见是科学知识出现的起点。他指出“今天的科学建立在昨天的科学之上,而昨天的科学又以前天的科学为基础。最古老的科学理论建立在前科学的神化之上,而这些神话本身又建立在更古老的预期之上。”在波普尔看来,偏见就是科学的起点,他甚至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地说,科学以理论、以偏见、迷信和神话开始。”其次,他认为科学理论不可避免地含有偏见。由于科学理论陈述往往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建立在归纳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关于未来说得越多,关于对象的直接把握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包含着越多的偏见与错误,因此需要对科学理论持怀疑态度。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偏见。波普尔认为在科学的认识过程中,是不可能将主观的人排除在外的,没有无偏见的观察,人们总是带着一定的观念去进行认识的,因此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总伴随着错误、偏见,只有通过证伪消除错误,才能不断逼近真理。总之,在波普尔看来科学认知不可能摆脱偏见,偏见是科学知识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洲大陆哲学在认知偏见上的态度。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此在的本体论条件,而理解必须是在它的前提下展开的,也就是说理解离不开它的前结构:前有、前见和前设。前见就是在理解之前涉及到的见解,即成见或偏见。某物虽然具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但具体把它解释为哪一种是由前见(偏见)参与决定的。对前见(偏见)的承认,就意味着否定了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偏见观,从而就否定了人可以在认识、理解之前不带有任何的主体偏见。伽达默尔继承了海德格尔的这一看法。他也指出传统的理性认知观是错误的,是源于文艺复兴以来对理性崇拜的结果。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具有历史性,理解就是过去与现在的视界的不断融合,因此理解所固有的历史性就构成了偏见,这些偏见就构成了理解现在的地平线。伽达默尔指出“一个根本没有地平线的人是一个不能充分登高望远的人,与之相反,具有一个地平线就意味着不被局限于近在咫尺的东西,而是能够超出它去观看。”也就是说,理解是以偏见作为它的出发点的,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前见”或“偏见”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如何是消除不了的。由此可以看出,伽达默尔对认知偏见的基本态度就是,偏见不是理解的障碍,而是理解的一个必要条件。
  总体来说,以上三种解读无论是对偏见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其共同特点就是只在偏见的性质上做出了界定,而没有深入到偏见的内部结构,或者说只是在偏见的外围而不是去尝试解决认知偏见问题。拒斥的解读特征就是以否定认知偏见为前提,并假定一些先验的认识论规范,进而达到精确地把握认识客体的本质。在其看来,偏见本质上并不存在,它已经被认识的客观性所剔出。而悲观的解读其特征就是依靠大量的实验统计推理出人无法克服偏见的结论,从而冷偏见的存在是人们通向认知真理的绝对障碍,是内建于理性结构中的一种认知缺陷。认同的解读虽然否认偏见是认识的屏障,而主张是认识的前提,是知识的“起点”或“地平线”,但这种解读更多地是把偏见从本质上视为知识的积极要素,视为为认识开辟道路的合理成分。无论它们对偏见的本质做出何种界定,其共同之处就是只是分析而不解决。

  编辑推荐: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分析每日一例汇总

  201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健康心理学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要点汇总

  北大2010年心理测量学串讲资料汇总

  发展心理学知识笔记讲义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心理咨询师站心理咨询师交流中心心理咨询师辅导中心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