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来源:教育硕士(Ed.M)    发布时间:2012-07-13    教育硕士(Ed.M)辅导视频    评论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
  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