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争上岗标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十)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的。它高度概括了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

    (1)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等,已成为制约国内需,求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突出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报告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分析和基本完成工业化目标的正确估量提出的任务。 
 
    (4)大力推进信息化,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5)加快建设现代化,这是同我国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直接联系的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分阶段逐步达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步骤。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就全国而言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十六大报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一些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将加快全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

    (6)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项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这个目标,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要争取达到年均7.2%左右,而且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这样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本身既是重要目标,又都要体现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

    (7)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并在多个部分用较大篇幅加以论述,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色。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同我们党提出的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把人民生活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达到富裕分别作为三步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是一脉相承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又将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进“三化”、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新世纪头20年提高全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部分以及文化建设等相关部分,分别提出了改善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政策措施。

    以上七个方面的任务,是统一的,彼此相互联系的,都是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实践中要把它们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地推进和完成。

    2.【答案要点】
    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并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这是非常必要的。劳动就业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与社会各方面和企业及广大劳动者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把就业问题解决好。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年发行6600亿元国债,带动3万亿元社会资金,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1998年~2001年四年中,仅国债项目投资就分别带动经济增长1.5、2、1.7和1.8个百分点,国债投资直接创造了5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性举措。

    (2)统筹处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并使之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既要分流企业冗员,减员增效,又要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既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要扶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

    (3)鼓励支持创业,广辟就业门路。扩大劳动就业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由政府统包统揽,必须靠全民共同努力。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的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当前要特别扶持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各类中小企业超过800万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提供大约75 %的城镇就业机会。要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放宽市场准人,简化创办审批程序,扩大融资渠道,减轻税费负担。社会有关方面应积极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全社会都要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再就业。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务市场建设,依法管理劳动用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开展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劳动者尽快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一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基本生活保障转为就业保障,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创办企业培训。二是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培养技术工人,对职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革新创造和转业能力。三是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四是广泛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面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开展远程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五是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企业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上一页678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