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内蒙古公务员申论热点解读:文化建设问题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主持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几年我们在创新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王志诚:这几年,内蒙古文化产业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以培育主体、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的亮点。
  取得上述成绩首先是得益于政策体系日渐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规定》、《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连同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内蒙古文化产业2009~2013发展规划》等,这一系列政策和重要文件,为引导和扶持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是初步建立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我们已经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发挥文博会展览展示平台的作用、培育重点文化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吸引非公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等方面。2007年,内蒙古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全区上下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认识显著提高,观念发生了积极转变,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文化产业受到广泛关注,大批非公有制企业非常看好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工艺美术、图书批零、广告、文艺演出等行业表现出色。 
  第三是内蒙古已经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2006年,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北方新报社、昭君博物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赤峰力王工艺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响沙湾有限公司、包头绿色动力网吧连锁等10家文化企业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包头乐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这些示范基地发展状况良好,在促进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了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09年我们还将评选命名第二批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四是以文艺演出、文化会展、文化娱乐、工艺美术品、民族音像为主体,各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确立。另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也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随着自治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乌兰恰特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内蒙古展览馆已成为自治区最具活力的文化会展场所。各盟市、旗县区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红山先民聚落园、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城、大盛魁文化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元上都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工程也正在筹划建设中。
  主持人:近几年来,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走上发展之路。全区目前共有文化产业机构10000多家,其中,文化娱乐场所有8200多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在7%左右,但目前内蒙古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只有1.05%。请问当前制约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突破发展瓶颈有什么对策?
  王志诚:总的看,内蒙古文化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形势喜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认识不到位;现有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规模化程度不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明显不足,没有转化为相应的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缺乏等。此外人才问题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上述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形成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一些方针政策力度不够或没有落实到位。从主观来看,主要是文化自觉意识不够强,缺乏对文化形势的分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手段还不够新。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推进工作。所以我们也正在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市场繁荣,一手抓管理,在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真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到近些年内蒙古的文化发展,人们往往是从《敖包相会》《吉祥三宝》《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等这些民族歌曲舞蹈和影视作品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说明文化传播、产业发展还要靠名品和精品来推动。内蒙古在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上有什么具体做法?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首先是加强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文化品牌打造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优秀文化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推动。在规划和部门整合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对体制改革、重大项目规划、投资、部门整合等问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狠抓原创作品,注重品牌建设。按照《2008~2010年全区重点剧节目创作规划》,围绕“文艺创作年”的具体安排,全力抓好舞台剧目创作生产这个重点,相继投入排演了京剧《大漠昭君》等20余部新剧目。一批原创歌舞、曲艺、杂技、二人台小品小戏、乌兰牧骑小型舞台剧目等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多剧目在全国各类艺术节和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三是立足优势,着力打造民族风情的知名文化品牌,尤其是在著名景点积极推出大型综合演艺剧目,增强知名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如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演出剧目《永远的成吉思汗》,昭君博物院演出的《昭君情缘》、鄂尔多斯的经典剧目《鄂尔多斯婚礼》、内蒙古杂技团的蒙派杂技、蒙古族青年合唱团的无伴奏合唱等,已在国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深受观众喜爱,效益比较可观。总之,要突出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商贸的结合。
  四是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打造文化品牌。去年,围绕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以及重大节庆,自治区和各地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全区演出市场繁荣活跃。编排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永远的春天》,社会反响很好。组织区直艺术团体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舞台艺术展演月”活动,15台节目28场晚会持续上演,在全社会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文化氛围。
  五是借助名人效应,提升内蒙古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网友们应该都知道,内蒙古有“歌的故乡、舞的海洋”的美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世居少数民族一向以能歌善舞、精于创作而闻名。近些年,《吉祥三宝》、《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呼伦贝尔大草原》、《陪你一起看草原》等大批草原歌曲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德德玛、腾格尔、王新民、斯琴高娃等一批草原文化名人在全国影视文艺界享有盛名。借助名人的影响力量,内蒙古民族舞蹈、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艺术、二人台、那达慕等文化艺术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为国内外观众熟悉。
  六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对内蒙古已创立或正在打造的文化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宣传推介。通过强化文化品牌形象,精心策划文化品牌宣传口号,加大文化品牌的整体推介力度,使内蒙古打造的精品文化品牌能够早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成为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和象征。
  主持人:文化工作要面向基层,服务广大农牧民。而现在内蒙古一些农村牧区群众存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看戏难、读书难等问题。 您最近提出,文化建设投入的方向要逐步转向基层,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牧区转移,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大力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苏牧乡镇文化站建设、送书送戏下乡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请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志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始终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重大公共文化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这对于迅速扭转自治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从2005年至2007年,自治区每年从主席专项基金中拿出100万元,用于自治区管理中心建设。截止到2007年底,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3872万元,正在建设各级服务中心和基层点67个。届时,覆盖全区的信息共享工程将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家可随时接收国家中心名家讲座、农业科技、影视欣赏、少儿文艺、生活百科、法律知识等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文化资源。
  自治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也十分顺利。2001年至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财政部向在自治区实施的“2131工程”、“西新工程”资助了电影流动放映车、放映机、发电机、拷贝等,累计总价值达1900多万元。全区各级地方财政也加大对农村牧区电影的资金扶持力度,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区各地扶持农牧区电影资金累计达1500多万元。特别是2007年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共下拨资金880万元,为各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每场补贴100元,较好地调动了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的积极性。
  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组建完成3个试点地区的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95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发放到位,已放映数字电影近万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牧区电影放映队1000支,每年放映电影16万场,每个放映点平均放映12场以上,年观众人数300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农村牧区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展开,国家资助的72个综合文化站已建成33个,地方自筹资金建成56个。去年12月,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投资的机遇,会同自治区发改委上报了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年底中央又为我区新增苏木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3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446万元,使全区文化站建设总数达到243个。
  送书送戏下乡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为全区31个国贫旗县图书馆和150个苏木乡镇文化站配发图书27万多册,使贫困旗县图书馆平均新书藏量达到3000册以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惠民演出的支持和投入,全区各级专业艺术团体和“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的质量明显提高,数量有较大增长,全年演出超过8000场。
  实施惠民文化工程,向广大农牧民输送文化、普及科技、传播信息,在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建设先进文化和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主持人:王厅长,很多网民朋友都非常关注自治区的文化发展,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请您再对广大的网民朋友说几句话。
  王志诚:草原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我们热忱期待国内外朋友们及有识之士更加关注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草原文化,共享草原文化发展成果。诚挚地邀请朋友们常聚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上一页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