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试卷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给定资料
  • 第2页:作答要求
  • 第3页:参考答案
  5. 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须改善。这部分游离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外的住房困难群体通常被称作“夹心层”。

  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当前,如果全部依靠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覆盖面,一方面财政无力承受;另一方面,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几年后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对政府保障的需求是阶段性的。因此,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呼声十分强烈。根据一项对全国1.2万余人所做的网上调查显示,95.1%的接受调查者支持推广公共租赁住房。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一些专家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呼吁。

  事实上,在《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前,公共租赁住房在厦门、深圳、青岛、天津、福州、北京、杭州、常州等沿海城市和重庆、成都等少数内地大中城市发展迅速。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重庆市目前已建成农民工公寓130万平方米,规划2010~2020年将在主城区建设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其中到2012年前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厦门、深圳、天津、福州、常州等5城市2008~2012年规划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0万套,其中2008年、2009年新建了9.4万套。

  从各地实践看,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对“夹心层”提供稳定房源,满足其过渡性基本居住需求,为破解外来人口住房政策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具体途径,对实现住有所居目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政策定位不清晰,各地租赁对象范围有较大差别。引入社会资金的做法没有普遍推广,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住房建设长期融资渠道。相关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政策尚不明确。

  新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这些规定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准入标准时打破户籍藩篱。

  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明确提出具体办法由人民银行、银监会制订。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特别是提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投资者权益可依法转让。

  国家在政策上应明确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制订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优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相关政策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对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要在准入、分配、退出以及后续物业管理方面,还需要各地政府认真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办法。

  6. “现在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是解决不好的。”2011年1月18日上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补充报告时说,必须到基层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民众的呼声,采取各种不同的、符合实际的办法。

  韩正市长的话无疑是句大实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孜孜以求地寻找一片安身之所。近年来,政府部门在解决百姓住房问题上也费了不少劲,成效无疑是明显的,但总让人觉得有很多不到位之处。其中原因有很多,而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的人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俗话说,只有亲身体验,才有深刻体会。当一个人自身没有住房后顾之忧,自然也就难以感同身受“蜗居者”的痛苦,在讨论住房问题时也就难以站在没有住房的人的角度出发,主观地设想后者有哪些需求,不会有哪些需求,想当然地做判断和定方案,把自己的价值观毫无改变地加给理想中的百姓。有些人已经拥有多套或大面积住房,讨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时甚至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使房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着太多的教训。譬如说,前几年,不少城市为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建设了“农民工公寓”。按理说,这是为农民工办的一件好事实事,但最终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如天津港可容纳4800人同时住宿的“一元钱公寓”,1年零4个月后只住了不到2000人。根本原因就在于,公寓建设之初有关部门“以我为主”去关心百姓,并没有听取农民工的声音,对他们实际的生活状况和心灵诉求并不了解也没有试图去了解。

  7. 刘小娟刚大学毕业,在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某企业工作,收入不算高,但她觉得生活得很惬意,个人只承担了很少一部分的钱就住上了一套崭新的单身公寓,热水器、数字电视、壁橱……公寓内的布置比她想象的还要好;推开窗户,花红叶绿,一眼收尽四季;小区内有专门的活动中心、超市、浴室;小区外街景繁华,地铁、公交来回穿梭……南京市房管局局长郭宏定介绍,当前政府面对的住房保障群体,已由原来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拓展为无法适应急剧上涨高房价的“夹心层”。此外,危旧房改造力度的加大、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保障房迎来了“爆炸式”需求,“人等房”矛盾日益突出。“有效化解这一难题,最好的选择就是增量提速。”

  2010年初,南京市提出了“保障房建设量翻番,全年新开工面积6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的目标,新规划了4大保障房项目,总用地面积5.5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980万平方米。

  “选地、规划、征地拆迁、建设、融资……我们往往是几条腿一起走路。”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处丁昌华说,2010年保障房的规划总面积达980万平方米,相当于2002~2009年竣工面积的总和,也相当于2009年一年全市商品房总开发量。2011年,提速将依然是关键词。按照规划,全市将再推6大保障房片区,竣工面积也将超过300万平方米。

  记者近期走访了南京市第一个以公共居住组团式开发建设的保障房小区莲花村,从市中心新街口乘地铁约20分钟到油坊桥站,出地铁仅400米即到达莲花村。这个小区位于南京河西新城的优势居住地段——奥体板块,小区总建筑面积有145万平方米,外围是六七栋33层的高层住宅,内部是错落有致的多排小高层和低层住宅。

  莲花村项目负责人杨国涛说,莲花村小区一期规划建设了3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还有2个农贸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和市民广场,周边商业设施配套齐全,可以充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目前公共租赁房第一批已经交付,非常抢手。

  雨花台区西善桥岱山项目紧靠着日渐成熟的西善花苑经适房小区。在西善花苑经适房小区内,居民林阿姨说,她是前几年从奥体拆迁过来的,看到岱山项目的规划,很开心,今后买菜和孩子上学不成问题了,“可以从幼儿园一直上到高中了”。

  配套先行的理念保障了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幸福感。2010年4大新项目规划理念也由以往的拆迁安置区,改成建造“城市住宅大型社区”。4大项目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积用来建设配套设施,强调交通、就业、居住、服务的统筹和谐,将保障房项目建成“区域新城”。

  同时,项目尽可能贴近地铁轻轨、公交枢纽和城市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以利于市民出行。尽可能集约配套商业、教育、文化、“邻里中心”等公共设施,方便群众生活。所有保障房项目都运用建设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高小区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的环保节能水平。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房门类很多,构建好面向不同困难层面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需要的是资金筹措、条件界定、运营管理等相应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几年时间,南京市相继出台12个政策文件,细致的条款,让保障房人群可以更加公平地“对号入座”,也使得更多的“夹心层”归属到这个范畴中,例如:保障对象从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无缝对接;城市低收入住房保障收入标准从750元调整至1000元,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从人均使用面积8平方米调整至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保障范围也从低保无房户扩大到了15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并在全省率先将低收入无房户纳入实物配租的保障范围。

  为了提升建设速度和建设品质,保障房建设由原来各区建设为主转变为市政府统一建设为主,由分散建设为主转变为集中成片建设为主,由经济适用房为主转变为多种保障房形式统筹兼顾,新增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房,“分散建设,标准不一,很多百姓会觉得不公平;统一规划,标准一致,充分地体现了一种公平和公正。”保障房公司负责人说。

  为了提升建设管理,市住建委严格制订建设主体准入条件,邀请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开发企业参与建设,履行“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价格、统一供应、统一调剂、统一管理”的原则,形成了保障房建设独有的“南京模式”。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我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其进行概括和归纳。(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200字左右。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

  (1)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三)D市政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大力宣传推进公租房建设。请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2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公租房建设;

  (3)不超过4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请你围绕“住房问题”,谈谈如何实现“人住有所居”的良好局面,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