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精讲(183):税法的构成要素

来源:会计从业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5-03-02    会计从业资格证辅导视频    评论

【推荐】会计从业资格证最新模拟题 《会计基础》最新讲义 《财经法规》最新讲义 《会计电算化》最新讲义

【推荐】2个月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秘诀 注册后查看! 加QQ7014952 报辅导送三册通关


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其中: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是构成税法的三个最基本要素。(多选)
1.征税人——“征税”主体
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人)——“纳税”主体
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
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
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根据,它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
5.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3)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各定一个税率递增征税,数额越大税率越高,一般适用于对所得额的征税。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全部数额达到哪一级,就按哪一级的税率征税。
★例3-7:某纳税人本月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元,其适用表3—1中所列的全额累进税率:
表3—1 某三级全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1

5000(含)以下

10

2

5000~20000(含)

20

3

20000以上

30

★正确答案: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额=5000×10%=500(元);
若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所得税为5001元,则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额=5001×20%=1000.2(元)。

②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代表税种: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
★例3-8:某纳税人本月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元,其适用表3—2中所列的超额累进税率:
表3—2 某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1

5000(含)以下

10

2

5000~20000(含)

20

3

20000以上

30

★正确答案: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额=5000×10%=500(元);
若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所得税为5001元,则该纳税人本月应纳税额=500×10%+1×20%=500.2(元)。

③超率累进税率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代表税种:土地增值税
6.计税依据(计税标准)——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
(1)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
(3)复合计征。既包括从量计征又包括计价从征。
应纳税额=计税数量×单位适用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7.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
8.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
包括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
9.纳税地点
纳税人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10.减免税
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减税和免税
①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②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③类型:
一种是税法直接规定的减免税项目;
另一种是依法给予的一定期限内的减免税措施,期满之后仍应按规定纳税。
(2)起征点
对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按照计税依据全额征税。
例:经2011年10月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日)营业额300-500元。
(3)免征额
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
★注意:区分起征点和免征额,不达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交税,但是一旦达到起征点是全额征税,超过免征额是只对超过部分征税。
★举例:某类税种起征点为1000,超过起征点税率为10% 

ABCD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A999元,B1000元,C1001元,D2000元
假设:起征点为1000元
A应纳税=0(元)
B应纳税=1000×10%=100(元) (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全额纳税)
C应纳税=1001×10%=100.1(元)
D应纳税=2000×10%=200(元)
假设上例中的1000为免征额,则
A应纳税=0(元)
B应纳税=0(元) (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纳税)
C应纳税=(1001-1000)×10%=0.1(元)
D应纳税=(2000-1000)×10%=100(元)


11.法律责任
对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法规定,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注意:没有民事责任。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基本要素的有( )。
A.征税人
B.纳税义务人
C.征税对象
D.计税依据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


★例题·单选题: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


★例题·单选题: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


★例题·单选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是( )。
A.累进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其他税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形式是比例税率。

★例题·判断题: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额起点。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则对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达到起征点的,则对全部数额征税。

★例题·判断题: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的,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征税。(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是对全额征税的。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