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命题预测题及解析(1)

来源:教师资格证    发布时间:2012-03-28    教师资格证考试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单项选择题
  • 第2页: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 第3页:答案: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 第4页: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弗洛姆提出的是期望理论;罗杰斯提出的是自我理论;马斯洛提出的是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提出的是人格理论。
2.A[解析]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当今学习目标之父。
3.A[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4.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C[解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6.D[解析]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实际上,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
7.D[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前提。
8.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9.A[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其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10.A[解析]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引起的,那些因疲劳、药物等引起的变化一般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不属于学习的结果。因此只有A符合这一概念。
11.C[解析]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一般内驱力说法不妥。
12.B[解析]模象直观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均属模拟性形象。
13.B[解析]偏执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强迫型人格多表现为刻板固执,优柔寡断;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懦弱胆怯;冲动型人格则明显表现为情感爆发与行为冲动。
14.B[解析]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有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但不包括人际关系。
15.D[解析]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题干所述属于对抗的课堂气氛。

二、填空题
1.威特金
2.数量学习的迁移
3.记忆痕迹衰退 时间
4.直观概括
5.内部言语动作
6.14、15岁到17、18岁
7.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8.顺应性迁移
9.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10.认知
11.知识概括
12.操作模仿
13.效力
14.操作过程
15.刻板印象

试题推荐:

2012年江苏教师资格考前独家试题分享

2012年江苏省《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在线测试:

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8套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