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第二节-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九、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1997年7月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亦对我国带来严重影响。1998年5月,我国出口在持续22个月增长之后出现了负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减弱。面对重重困难,中央政府及时果断地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思想,作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

  在扩大内需方面,一是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集中力量加快农林、水利、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拓宽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城乡电网、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三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落实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发行1000亿元10年期的长期债券,将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46。亿元扩大到960亿元,同时吸引商业银行贷款1000亿元。这些措施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长稳步回升。全年实现了7.8%的增长目标。在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周边许多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仍保持增长,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宽广胸怀。

  尽管困难罕见,但在中央的周密部署下,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兼并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改革措施走上前台。到1998年9月,国企下岗职工进人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比例达98%,都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年共有600多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进展。

  果断推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针对国内市场粮多、价低、粮食收购企业亏损挂账严重的现状,国务院要求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市场粮价的进一步下滑,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初步扭转了粮食收储企业大量亏损的局面。

  灵活调整利率,让金融充分发挥经济核心作用。从1996年以来6次降息,减轻企业利息近3000亿元,还促使一部分沉淀于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向投资、消费领域。在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改革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央银行的证券、保险监管职能分别划给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后两者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和全国商业市场的主管机关。银行、证券、保险三足鼎立、垂直监管的格局初具雏形。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也实行重大改革,人民银行撤销了省级分行,跨行政区设立9个分行,有利于摆脱地方、部门的干预,加强金融监管力度。这都更有效地发挥了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保证。

  十、文学艺术的繁荣

  1980年,中共中央对文艺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要求。文艺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文艺创作活动日趋活跃,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中、短篇小说大量出版。文坛、舞台、银幕、荧屏佳作迭出,“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华表奖”、“文华奖”等国家级文艺创作奖项纷纷恢复和设立。小说《班主任》、《大墙下的红玉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磋跄岁月》、《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到中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祖国高于一切》,话剧《丹心谱》、《于无声处》等都深刻地反映了极左思潮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为文学史增添了新的光彩。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鸡窝洼人家》,报告文学《励精图治》、《在这片国土上》等,戏剧《血,总是热的》,电影《黑炮事件》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再现了改革在中国引起的波澜和震动,塑造了一批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形象。《受戒》、《棋王》、《老井》、《小鲍庄》等作品,将笔触伸向华夏古老文明的深处,探寻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厚底蕴,并对民族心理负面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文化角度表现了中国改革的必然和艰难。对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活,最能直抒胸臆的表达是歌声。《乡恋》、《大海啊,故乡》、《让世界充满爱》等抒情歌曲广为流传。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童年》、《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也风靡大陆。《黄土高坡》、《信天游》等“西北风”为代表的大陆原创流行音乐也逐步发展起来。而《祝酒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北京喜讯到边寨》、《春节序曲》等歌曲和乐曲至今仍演唱不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艺创作出现了向现实主义的回归,涌现出《天网》、《苍天在上》、《白鹿原》、《尘埃落定》、《孔繁森》、《天边有一簇圣火》、《惊涛骇浪》等优秀作品。由中共中央倡导、中宣部组织实施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覆盖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成为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示范性、导向性工程,表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达到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从1991年到2001年共评选了八次,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电视媒体和电视文化发展迅速。198。年我国年产电视剧近10。余部,1990年达到千余部(集),2002年年产已达到近万余部(集)。休闲、旅游、娱乐、益智等综艺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制作越来越精良。电视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艺术形式戏曲、曲艺、评书以及高雅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也成为近年影响大众文化的一大重要媒体。1995年全国上网计算机只有400台、7000多人,2002年已达到1613万台、4580万人。网络文化、多媒体艺术也应运而生,成为文化新景观。

  十一、香港、澳门回归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1997年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有全国人民作坚强后盾,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管理和建设好香港,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创造香港美好的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特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第一届行政会议14名成员、临时立法会59名议员、终审法院常设法官、高等法院36名法官分批宣誓就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也于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香港防务职责。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将依法保护所有国家和地区在澳门的经济利益。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主席、终审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10名委员、立法会23名议员、各级法院23名法官、检察院23名检察官分批宣誓就职。20日13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顺利进驻。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二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重大进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1995年1月,江泽民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在国际上制造“两国论”,使两岸关系出现严重的挫折和倒退。2003年陈水扁又借机搞什么“一边一国”,这都说明“台独”是两岸关系的最大障碍。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的。党的十六大为了推进两岸关系,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表明祖国大陆致力于祖国完全统一的真诚态度。

  +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据调查,在全国总人口中,初步达到小康及以上水平的占74.8%,接近小康的占12.8%,未达到温饱的占12,4%;人均GDP为80。多美元,实现了预期目标,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130多位。另据联合国开发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1998年我国在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列为第99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因此,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完整地表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