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四章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12-12-09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第2页: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3页: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 第4页:物权与所有权
  • 第5页:
  • 第6页:知识产权
  • 第7页:人身权
  • 第8页:财产继承权
  • 第9页:民事责任
  • 第10页:诉讼时效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具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一、公民

  一个国家的公民是指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我国公民就是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应当注意 的是,《民法通则》第8条第2款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规定也适用于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无国籍的自然人。

  (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以其权利能力为前提的。《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二、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中可以看出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但并非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法人。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方可取得法人资格。《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的社会组织,才能被认定为法人。

  (二)法人的特征

  1.法人是独立的社会组织;

  2.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

  3.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依法设立或登记的事实,终于法人依法被撤销或解散的法律事实。

  (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它与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且它是由法人机关来实现的。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为法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