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10年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第五章)

来源: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2012-04-07    法律顾问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案例分析题

07-2010年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真题试题】 (2010年单项选择第21题)
1.根据我国《刑法》,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从境外携带金银质地的文物入境,偷逃应缴税额5万元以上的,构成(   )。
A.走私贵重金属罪
B.走私文物罪
C.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走私罪的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的,才构成走私文物罪或者走私贵重金属罪。题干中提出从境外携带进境的,不应当构成本罪。第三款规定,只有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才构成走私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罪。题干中的犯罪对象是文物,而非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10年单项选择第22题)
2.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又以假报出口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对于其骗取的税款
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   )定罪处罚。
A.骗取出口退税罪
B.逃税罪
C.诈骗罪
D.侵占罪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逃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关系。根据《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真题试题】 (2010年单项选择第23题)
3.甲持刀抢劫乙的财物,乙夺下甲的刀,并将甲推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乙随后用刀将甲杀死。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犯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刑法中的正当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所进行的防卫,本案中,侵害人甲已经昏迷,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乙还进行所谓的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乙持刀将甲杀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真题试题】(2010年单项选择第24题)
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适用禁止扩大解释
B.刑法溯及力采取从新原则
C.刑法溯及力采取从新兼从轻原则
D.刑法适用禁止类推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和处什么刑,都由法律明文规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作为它的派生原则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刑法无溯及效力;禁止绝对的不确定刑;明确性原则;实体的适当原则。扩大解释作为刑法解释方法之一,在不违背立法目的的前提下是可以适用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08年单项选择第20题)
5.根据《刑法》规定,对于(   )不适用缓刑。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犯罪分子
D.累犯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缓刑的适用条件。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是,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第二,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不予关押不致危害社会的。因此,在我国,对累犯不得适用缓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08年单项选择第21题)
6.甲为了躲避持刀歹徒乙的追赶,踹开一住户大门人内躲避,将户主撞倒致其轻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在防卫(避险)的对象上有明确的区别。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紧急避险的对象是危险来源和避险行为人之外的第三方,即紧急避险损害的必须是另一较小合法利益,而正当防卫侵害的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本题中,甲侵害的是第三方利益,而非不法侵害者乙,并且其侵害的利益比其所保护的利益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08年单项选择第22题)
7.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后,依
照(   )的规定定罪处罚。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诈骗罪
D.合同诈骗罪
【真题解析】
本考核的考点是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区别。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纳税人是在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后,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定偷税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真题试题】(2008年单项选择第23题)
8.国有公司、企业的(   )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A.工作人员
B.董事、经理
C.董事、监事
D.高级管理人员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我国刑法规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他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因此,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14题)
9.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是(   )。
A.未经许可,在其制造的产品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B.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
专利技术
c.变造他人的专利申请文件
D.制造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假冒专利罪的客观行为。我国《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的;(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本题中,选项ABC中的内容都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只有选项D的内容不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15题)
10.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枪向乙瞄准、开枪,同时戏称“我一枪
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故意与过失的区别。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般认为,区别故意与过失主要看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并且意志上是一种希望或者放任心态的,是故意犯罪;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但意志上过于自信地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过于自信过失犯罪;主观上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会发生以致危害结果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本题中,警察甲主观上不希望打死警察乙,从意志因素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是不希望的,只是由于甲的疏忽大意,没有检查执勤枪中是否有子弹,结果导致了乙的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有认识能力而因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其主观上是一种疏忽大意的心态,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16题)
11.甲因私仇蓄意杀害乙。某天,在乙回家途中甲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
枪里尚有子弹,但甲怕罪行暴露受到惩罚,遂放弃开枪射击。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的刑法性质问题。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在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中,行为人第一次犯罪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这似乎符合犯罪未遂的规定。但是,如果从行为人的行为整体上看,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中,第一次犯罪行为或者第一枪只是整个行为的一部分,行为人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时,自动放弃犯罪,可视为对整个犯罪行为的放弃。因此本题中,甲在可以重复开枪的情况下,因害怕罪行暴露而放弃,应成立犯罪中止。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17题)
12.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的是(   )。
A.犯罪目的
B.犯罪对象
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每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又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对象、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中,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属于必不可少的,犯罪对象、犯罪时间、地点、方法等属于选择要件,不是每个犯罪都需要。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是必备要件,犯罪目的则属于选择要件,只有部分犯罪要求有犯罪目的。因此,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危害行为是必备要件,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18题)
13.甲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
法机关查明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盗窃价值6000余元的财物。对甲应当(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与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缓刑的撤销。我国《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只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又犯新罪,无论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发现还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都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予以并罚。本题中,甲的盗窃罪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实施的,虽然发现的时候他的缓刑考验期已满,依照《刑法》的规定也应当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真题试题】 (2007年单项选择第20题)
14.某国驻华使馆参赞涉嫌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应当(   )。
A.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
B.通过联合国解决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直接适用我国法律进行起诉、审判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对享有外交特权和刑事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管辖权。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中,根据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条约,驻华使馆参赞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第11条的规定,对其刑事责任,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特别推荐:

07-2010年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

2011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综合法律知识》模拟试题6套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