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风险投资输在哪里

来源:保险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5-08    保险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融资方没“长大”

  风险投资最为关注的是资本退出这个环节。目前,我国市场缺乏良好的退出机制,成为了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风险投资退出有两条路,一个是上市,一个是转卖。目前中国股市的现状基本已经堵死了第一条路中的国内上市,而第二条路——转卖则存在接手人的问题,这个市场目前并不成熟。外资之所以能够大量进入企业,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外资能够帮助企业海外上市。而目前外汇管理局的新政策使得这条路也变得不明朗起来。

  一方面是政策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融资主体的不成熟。“我们在与融资者谈判时经常会陷入一种‘鸡同鸭讲’的局面,双方都不能了解对方的需求。”在国外,企业家一般有融资顾问,融资顾问会沟通双方的需求。而中国的融资方并不了解投资方的要求,双方沟通非常困难。范斌在这方面的感触非常深刻,他表示,在与企业的对话中,企业常常会有“我这个项目这么好,为什么你们不为所动”之类的疑问。

其实,在国外,风险投资分类是非常细的。有的是纯粹的针对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有的定位于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但是陷入资金瓶颈的企业,也有的专门投入上市前的企业或者帮助企业上市。三种风险投资都存在不同的退出方式。而建隆国基主要是第二类投资企业。因此,一个只有商业计划书或者技术的项目可能能够吸引到天使投资,但是很难引起建隆国基的兴趣。

  另外就是在资产评估上,国内观念与国外也存在着巨大差距。比如在国内,一个被投资的企业的资产评估值3000万元,但是这3000万元也许是已经投入的3000万元,但是这个投入失败了。由于风险投资关注的是未来的现金流,这个企业由风险投资来评估就可能价值为0。简单来说,国内的评估标准是“这个企业值多少钱”,而国外的观念是“这个企业可以为投资者创造多大价值”。

  在建隆国基的投资历程中,有一件事使王旭印象深刻。在对一个企业进入深入沟通谈判之后决定投资。但是注资前发现对方有不明经营的活动,而在谈判时被隐瞒。这就引出了国内信用缺失的问题。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某投资方对所投资的技术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技术持有方在与投资方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将技术稍微调整一下再找其他投资人的行为。在信用缺失的状态下,中国的风险投资难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土壤。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