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2010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介

来源:在职硕士    发布时间:2012-07-04    在职硕士辅导视频    评论

  学校概况
  成都体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其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更新,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2010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这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创造了极佳的发展条件。
  学校占地总面积48万余平方米,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90.75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和自建特色资源。
  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600人,正副高级职称20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助教近90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余人,运动健将近30余人。60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博士生导师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目前学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附属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生500余人。
  学校设有8系2部2校共12个教学单位,有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及理学6大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育学、医学、文学3大学科门类的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医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7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中医学),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中医学、新闻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有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体育学所辖4个二级学科均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运动医学实验室”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05项,其中奥运攻关项目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35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奖1项;共出版学术专著35部,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21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642篇,CSCD、CSSCI收录486篇,SCI、EI、ISTP收录15篇。近3年,学校正高职称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4.76万元/年。
  学校始终将教学工作置于中心地位,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现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近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共出版教材24部;完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3项。
  学校在竞技体育方面,为国家和四川做出了重要贡献。近20年来,我校为国家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一级运动员328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98人,获得国际、国内各类比赛金牌256枚、银牌203枚、铜牌178枚。北京奥运会上,我校师生获得女子帆板金牌1枚、艺术体操、女子曲棍球银牌3枚、女子划艇第4名和女子水球第5名的优异成绩,学校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贡献奖”。目前,学校是国家和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培训基地,已在艺术体操、举重、田径、武术等竞技项目发展上形成了优势与特色。
  学校注重开放式办学,与国内外的交往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保加利亚、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各相关司局(中心)及四川、云南、重庆、西藏等省市区地方政府体育、教育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体育专门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类别
  体育硕士:我校是全国首批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
  研究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性体育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体育硕士。
  修业年限:两年半。
  报考办法
  招生人数:
  60名。
  报名条件:
  1、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2、2005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专科毕业者录取人数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10%。
  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考生于6月30日之后登陆“学位中心”网址http://www.cdgdc.edu.cn/zz10.html,查询各省市具体网上报名时间和网址(四川省报名网址为:http://cxw.sc.edu.cn),并按提示提交报名信息,获取并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2、现场报名:网上报名成功并取得网上报名编号的考生持①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②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③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到各省市指定现场报名点进行审查,缴纳报名考试费,照相,打印《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考生领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生应试守则及有关处罚规则》,报名即结束。只进行网上报名,未到指定现场报名点办理照相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3、资格审查:考生应将现场打印的《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后交回我校研究生部。
  考试科目
  1、初试科目(全国联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体育综合、英语)。
  2、复试科目:①政治理论;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初试地点
  四川省考生初试地点设在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以外考生请登陆考生所在省市学位办公室网址查阅。
  录取工作
  录取分数线由我院按照国家规定自行划定,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关于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针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实行单独招生。
  (一)招生对象:
  1、2000年以后获得全国比赛前六名的运动员(集体项目必须是主力队员)、获得运动健将(武英级)称号的运动员,全国比赛仅限全运会、各单项全国联赛或全国锦标赛;
  2、国家级教练员;
  3、国际级裁判员。
  运动项目仅限全运会设项项目。
  (二)录取办法:符合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条件的考生参加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以后,由我院将拟招收的考生名单报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经审核后,单独录取。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授予学位
  1、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2年半—4年。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均由学生所在单位负担。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授课方式采取寒暑假或阶段性集中授课。
  3、修满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咨询电话:028-85096075

  推荐新闻:
  
关于2010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
  
2010年在职硕士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程序及要求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