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投资分析》第一章重点

来源: 证券从业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01     证券从业考试视频    评论

  第二节 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证券投资分析最古老、最著名的股票价格分析理论可以追溯到道氏理论。1922年,汉密顿在《股票市场晴雨表》系统阐述。

  威廉姆斯1938年提出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为定量分析虚拟资本、资产和公司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1939年,艾略特,波浪理论

  1952年,马科维茨,证券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开端。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何要进行组合投资;第二,投资者将如何根据有关信息进一步实现证券市场投资的最优选择。

  1963年,夏普,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

  1964、65、66年,夏普、林特耐和摩辛同时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76年,罗尔,对CAPM提出批评。罗斯,套利定价理论APT。

  关于市场效率问题,尤金·法玛,1965年《股票市场价格行为》,1970年深化和提出“有效市场理论”。是受到奥斯本1964年随机漫步理论启发和影响。

  只要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这样的市场就称为“有效市场”。

  根据市场对信息反映的强弱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种水平: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

  1.弱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

  2.半强式有效市场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当前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信息。

  如果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那么仅仅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的分析将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3.强式有效市场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及时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强式有效市场假设下,任何专业投资者的边际市场价值为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实证发现了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的异常现象。形成了行为金融学。个体心理分析基于“人的生存欲望”“人的权利欲望”“人的存在价值欲望”三大心理分析理论进行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群体心理分析基于群体心理理论与逆向思维理论,旨在解决投资者如何在研究投资市场过程中保证正确的观察视角问题。

  70年代,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该理论的创建对期权、权证甚至公司估值具有重大意义。

  自由现金流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概念、理论和方法,最早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哈佛的詹森于80年代提出。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自由现金流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评估领域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指标。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