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中国城市化亟需“顶层设计”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2-12-10    招警辅导视频    评论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此后,必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那么土地到底该怎么科学调配,城市空间到底该如何分布与构建,政府在此间到底该扮演何种角色……凡此种种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成败。

  我国城市人口首超乡村 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召开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他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

  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李培林表示,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换句话说,城市化将继我国工业化之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李培林指出,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发生巨大变迁的三架马车。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中,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们群众快速增长的改善住房新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恰相吻合。另一方面,围绕地产收益产生的利益博弈,也影响到实业的发展,生活价格稳定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李培林称,从整个结构变化来看,在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所期望的深刻变化,就是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过去一直是沿海地区增长快于中部和西部。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2%,东部地区18.3%,西部地区17.1%。中国发展的后力在于广大的腹地,东部地区基数很高,所以增长放缓,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后发之势,速度普遍超过了东部,现在一种梯度的格局正在形成。

  此外,在城乡关系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李培林表示,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农民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的局面形成。长期以来,农民的收入一直低于GDP增长和城镇收入的增长,所以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当然,根据这两年农民增长快于城市的局面,也不能说出现了拐点,因为现在基数差距比较大,虽然增长率比城市高,但是绝对的差距实际还是在拉开,只不过已经出现了和扭转这种趋势的一些迹象。”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以来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李培林介绍,从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全国的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到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

  他指出,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中国国农村已经结束百年来无社会保障的状态,2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凸显

  半城市化现象

  蓝皮书指出,我国的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的“半城市化”现象已经凸显。那些工作和居住在城镇中的农业户籍者被称为“半城市化人口”。他们难以像本地的非农户口居民那样分享到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居民的社会待遇,半城市化人口享受各类社会保障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城市化人口。比如他们的养老保险享有率不足全城市化人口的一半。

  六成进城者受分离之痛

  蓝皮书分析农村劳动力全家迁往城镇的情况后指出,在有家庭成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家庭中,全家均迁移到城镇居住的占39.8%,而部分家庭成员在城镇居住的占60.2%,这意味着超六成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面临着家庭成员分离的痛苦。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见到进城务工的务工家庭大概有60%或者是夫妻不在一起,或者是夫妻和子女不在一起。

  参与建设却未享城市化

  蓝皮书认为,以家庭成员分离为代价的农村劳动力个人向城镇的流动,无法维持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化。以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入替代另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在总体上保持了城市化率的增长,但对于务工农村劳动力而言,他们只是参与了城市化建设,而未能分享城市化成果。而就业因素则突出了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初级、快速、高流动性特点。

  相关推荐:

  申论热点:三险扩五险

  申论热点:减少三公消费、降低政府工作成本

  申论热点:大学生村官政策

  申论热点:“十二五”规划解读内需问题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