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分析:考察基本功和智力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2-12-10    招警辅导视频    评论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公考考场如战场,战场上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对于笔试来说,如果我们一不知道出题人的意图,二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那么这场战争打得一定是稀里糊涂,输都不知怎么输的。
  因此,我们根据历年的考试大纲和最终的真题作了详细的分析,以下是近三年的数学运算部分的考纲对照分析表:(其他部分的大纲对比和分析待续)
  表 1‑1:数学运算考纲比较
2010国考题型2009国考题型2008国考题型
第四部分:数量关系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

第四部分:数量关系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

第四部分:数量关系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由大纲和例题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考试的题型没有太大的变化,2010年国考大纲中数学运算部分甚至和2009年的完全相同,而2008和2009、2010的变化无非就是例题的变化。至于大纲中的要求:“要求应试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纯属无用的话,具体还得我们结合真题来把握。
  对照2010大纲和2010年的真题,我们得出如下预测性的结论:
  结论一:
  2011年的题目将仍然延续以前的题型,不会突然间来个极大的变化。2010年以前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数学运算部分都是整个试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并且题目的难度在逐年增加,涵盖的知识范围也更加广泛,故2011年的题目难度仍然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有可能继续出现较新的综合知识的考查点。
  结论二:
  这样的趋势要求我们对教材里已总结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并且能熟练掌握运算的方法,两者结合才能使我们即使是面对新的综合知识的考查点时也能思路清晰,自信应对。
  结论三:
  数学运算越来越“返璞归真”。刚产生“行测”这门考试的时候,那时的天还很蓝,花儿很美,数学运算题目也很简单。自从大量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后,出题人研制了一颗颗威力无比的武器,数学运算变得史无前例地难,大量的题目难度堪比小学奥数决赛试题。而近两年,出题人大概是换了一茬人,新的出题人认识到出过难的数学题目已经丧失了行测考试的本质,并且是文理科不公平的,故数学运算已经逐渐回归正常难度,以考察基本功和智力为主。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的时候,不要钻偏题、怪题、难题,而要注重基础的扎实和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招警考试相关推荐:
  招警考试:心理素质测评常用样题
  招警考试:体能100米训练方法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