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药士辅导:毒性理论

来源:中药师    发布时间:2013-02-15    中药师辅导视频    评论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1.毒性的含义

  (1)我国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①我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按毒性和功能将365种药物分为三类。上品“无毒”,中品“有毒或无毒”,下品“多毒”。

  ②《神农本草经》还明确提出了配伍禁忌和配伍减毒思想,云:“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并提出服用毒药时应遵循的剂量原则,云:“若用毒药疗病,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起如黍粟,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③以上记载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懂得通过药物配伍和控制药物剂量的方法来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

  (2)中药“毒”内涵的广义与狭义理解

  ①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

  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常用治疗量范围较小,安全性低。药量稍微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正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六》云:“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

  ②广义的“毒”:

  a药物的总称——即“毒”与“药”通义。

  如《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明代《类经·卷十二》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卷十四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

  以上文献中,“毒”即是指“药”。

  b药物的偏性——古人常将药物的这种偏性称之为“毒”。

  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偏性。临床用药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调整气血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

  c狭义的毒——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2.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①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斑蝥、蟾酥、马钱子、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

  ②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

  ③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

  ④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

  ⑤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而致中毒。

  ⑥其他: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3.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2)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3)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4)正确对待中药毒性,还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4.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在应用毒药时要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

  (2)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

  (3)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对于搞好中药中毒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