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临床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来源:中药师    发布时间:2013-02-15    中药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第2页:第二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 第3页:第三部分专业知识
  • 第4页:第四部分专业实践能力

第四部分 专业实践能力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绪论(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常用术语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4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4
3.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4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物态分类4
2.按制法分类4
3.按分散系统分类4
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4
(三)中药药剂工作
的依据
1.药典的性质4
2.中国药典的版次4
3.局颁标准4
二、制药卫生(一)制药卫生标准1.药品卫生标准4
2.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4
(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4
(三)灭菌方法与无
菌操作
1.物理灭菌法4
2.滤过除菌法4
3.化学灭菌法4
4.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4
(四)防腐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4
三、粉碎、筛
析与混合
(一)粉碎方法1.粉碎的目的4
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4
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4
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4
(二)筛析1.筛析的目的4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4
3.粉末分等4
(三)混合1.混合原则4
2.混合方法4
四、散剂(一)散剂的特点散剂的特点与分类4
(二)散剂的制备1.一般散剂的制法4
2.特殊散剂的制法4
五、浸提、分
离、浓缩与干燥
(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1.中药的浸提过程4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4
(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1.常用浸提溶剂4
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4
(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4
(四)常用精制方法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4
2.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应用4
3.树脂吸附分离与应用4
(五)浓缩1.常用浓缩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
2.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4
(六)干燥常用干燥方法的种类与应用4
六、浸出药剂(一)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1.浸出药剂的特点4
2.浸出药剂的分类4
(二)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1.合剂的特点与制法4
2.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4
3.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4
4.流浸膏、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4
七、液体药剂(一)液体药剂的特
点与分类
1.液体药剂的特点4
2.液体药剂的分类4
(二)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基本性质4
2.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应用4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增溶原理4
2.助溶的机理与方法4
(四)真溶液型药剂1.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4
2.各类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4
(五)胶体溶液型药剂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4
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4
(六)乳浊液型药剂1.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4
2.乳化剂的分类与选用4
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4
(七)混悬液型药剂1.混悬液型药剂特点4
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4
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4
八、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一)概述1.注射剂的特点4
2.注射剂的分类4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4
(二)热原1.热原的基本性质4
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4
3.注射剂中去除热原的方法4
4.热原的检查方法4
(三)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的常用溶剂与制备4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1.增加主药溶解度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2.防止主药氧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4.调整pH值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4
(五)注射剂的制备1.中药注射剂的提取与精制4
2.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查4
(六)输液剂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4
(七)眼用溶液剂1.眼用溶液剂的特点4
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4
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4
九、外用膏剂(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4
2.外用膏剂的分类4
(二)软膏剂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4
2.软膏剂的制法4
3.眼膏剂的特点4
(三)黑膏药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4
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4
3.黑膏药的制法4
(四)橡胶膏剂1.橡胶膏剂的基质4
2.橡胶膏剂的制法4
(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1.凝胶膏剂的组成4
2.涂膜剂的组成4
十、栓剂(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1.栓剂的分类4
2.栓剂的作用特点4
3.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4
(二)栓剂的基质1.栓剂基质的要求4
2.栓剂基质的种类4
(三)栓剂的制法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4
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4
(四)栓剂的质量要
1.重量差异4
2.融变时限4
3.微生物限度4
十一、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分类与特点1.胶囊剂的分类4
2.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4
(二)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的制备4
2.软胶囊(胶丸)的制备4
(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胶囊剂的质量检查4
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消食药的功效1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1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 1
十三、颗粒剂(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1.颗粒剂的特点4
2.颗粒剂的分类4
(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1.颗粒剂的制法4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4
十四、片剂(一)概述1.片剂的特点4
2.片剂的分类4
(二)片剂的赋形剂1.稀释剂与吸收剂4
2.润湿剂与黏合剂4
3.崩解剂4
4.润滑剂4
(三)片剂的制备1.制颗粒4
2.压片4
(四)片剂的包衣1.片剂包衣的目的4
2.片剂包衣的种类4
3.片剂包衣的方法4
(五)片剂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4
十五、药物制剂新技术(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1.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4
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4
(二)微型包囊技术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4
2.常用包囊材料4
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4
(三)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4
2.常用载体4
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4
十六、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4
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4
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4
(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留样观察法4
2.加速试验法4
3.药物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4

续表(中药调剂学)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一)组方原则1.处方4
2.君臣佐使4
3.处方配伍规律4
(二)处方类型1.处方的意义4
2.处方的分类4
3.法定处方4
4.协定处方4
5.医师处方4
(三)处方格式处方格式和项目4
(四)处方常用术语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4
2.药引4
3.处方脚注4
(五)处方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4
(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4
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4
3.药品别名与应付4
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中药配伍1.“七情”配伍4
2.相畏4
3.相反4
4.相恶4
(二)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4
2.十八反4
3.十九畏4
4.妊娠用药禁忌4
三、合理用药(一)合理用药概述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4
(二)合理用药指导合理用药指导4
(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4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4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4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4
(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药源性疾病4
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4
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
四、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1.麻醉中药品种4
2.麻醉中药的使用4
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4
(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1.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4
2.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4
3.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4
4.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4
5.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4
五、中药用量与计量(一)中药用量1.中药的用量4
2.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4
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4
(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4
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4
3.戥秤的使用方法4
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一)基本设施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4
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4
(二)斗谱排列原则1.斗谱的排列原则4
2.特殊中药的存放4
(三)调剂用药的供应1.调剂用药供应4
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4
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一)收方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4
(二)计价计价的原则与方法4
(三)调配中药处方的调配4
(四)复核复核的工作程序4
(五)发药发药的工作程序4
(六)调剂质量管理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4
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4
(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常用中药传统术语4
 
十、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一)药品采购管理1.药品采购基本制度与程序4
2.药品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4
(二)药品入、出库管理药品入、出库管理4
十一、中药品质变异(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4
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4
(二)霉变1.中药发霉的原因4
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4
3.常见的霉菌种类4
(三)虫蛀1.常见的中药害虫4
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4
3.害虫的主要来源4
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4
(四)变色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4
(五)泛油泛油及易泛油的品种4
(六)气味散失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4
(七)其他变异现象1.升华4
2.风化4
3.潮解溶化4
4.粘连4
5.腐烂4
十二、中药养护技术(一)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4
(二)冷藏养护技术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4
(三)埋藏养护技术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4
(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化学药剂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4
(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4
(六)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4
(七)常用中药材的养护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4
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4
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
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4
5.菌类药材的养护4
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4
7.贵细药的养护4
(八)中药饮片的养护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4
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4
(九)中成药养护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4
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4
十三、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 1.药检室的设置4
2.药检工作职责与制度4
3.常用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要点4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2
(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2
2.辨证论治2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2
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及其特性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
2.阴阳的互根互用2
3.阴阳的消长平衡2
4.阴阳的相互转化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2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
4.指导疾病的诊断2
5.指导疾病的防治2
三、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2
2.五行特性2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2
(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2
2.五行相乘与相侮2
3.五行母子相及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2
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2
3.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2
四、藏象(一)心1.心主血脉2
2.心藏神2
3.心在体合脉2
4.心开窍于舌2
5.心在液为汗2
6.在志为喜2
7.心其华在面2
(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2
2.肺主宣发肃降2
3.肺主通调水道2
4.肺朝百脉、主治节2
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
6.肺开窍于鼻2
7.在志为悲2
8.肺在液为涕2
(三)脾1.脾主运化2
2.脾主升清2
3.脾主统血2
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
5.脾开窍于口2
6.脾在液为涎2
7.在志为思2
8.脾其华在唇2
(四)肝1.肝主疏泄2
2.肝主藏血2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
4.肝开窍于目2
5.在志为怒2
6.肝在液为泪2
(五)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
2.肾主水2
3.肾主纳气2
4.肾在体合骨2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
6.肾在液为唾2
7.在志为恐2
8.肾其华在发2
(六)胆1.胆贮存胆汁2
2.胆排泄胆汁2
3.胆主决断2
(七)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2
2.胃主通降2
3.胃喜润恶燥2
(八)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2
2.小肠主泌别清浊2
(九)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2
2.大肠主津2
(十)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2
2.膀胱排泄尿液2
(十一)三焦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2
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2
(十二)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
(十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2
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
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
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十四)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
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
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2
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2
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2
(十五)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2
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2
 
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2
2.风邪2
3.寒邪2
4.暑邪2
5.湿邪2
6.燥邪2
7.火(热)邪2
(二)疫气1.疫气2
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2
(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
(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
2.饮食不洁2
3.饮食偏嗜2
(五)劳逸过度1.过劳2
2.过逸2
(六)痰饮1.痰饮2
2.痰饮的形成因素2
3.痰饮的致病特点2
(七)瘀血1.瘀血2
2.瘀血的形成因素2
3.瘀血的病症特点2
八、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
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
(二)发病形式1.感而即发2
2.伏而后发2
3.徐发2
4.继发2
5.复发2
九、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
(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
2.阴阳偏衰2
3.阴阳互损2
4.阴阳格拒2
5.阴阳亡失2
(三)气血津液失常1.气的失常2
2.血的失常2
3.津液代谢失常2
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2
2.望色2
3.望形体2
4.望头项五官2
5.望舌2
6.望排出物2
(二)闻诊1.听声音2
2.嗅气味2
(三)问诊1.问寒热2
2.问汗2
3.问疼痛2
4.问饮食口味2
5.问大小便2
6.问睡眠2
7.问耳目2
(四)切诊1.切脉部位2
2.正常脉象2
3.常见病脉2
4.按肌肤2
5.按手足2
6.按脘腹2
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2
2.寒热辨证2
3.虚实辨证2
4.阴阳辨证2
(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6.小肠病的辨证2
7.大肠病的辨证2
8.胃病的辨证2
9.胆病的辨证2
10.膀胱病的辨证2
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2
2.既病防变2
(二)治则1.扶正祛邪2
2.标本先后2
3.调整阴阳2
4.正治反治2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2

上一页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