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之数学:避免题海战临场巧发挥

来源:中考    发布时间:2012-07-19    中考辅导视频    评论

  四、侧重在能力,避免“疲劳战”

  一般来说,第一阶段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需要注重的基础知识包括:数与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函数;圆;图形变换;投影与视图等,侧重双基训练。

  第二阶段(5月)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应侧重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适当拔高,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要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这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能力很难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以题带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带知识。

  另外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关于“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在2006年《考试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而2007年单独提出,这种思想的考查说明中考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面的力度不会减弱,在体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上会有所加强,另外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其他省市非课改区的纯数学问题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考有近八成为基础题,如果再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提高自己的纯数学素养,不能盲目加大自己的练习量,更不能把自己推进题海,打疲劳战。

  五、粗心要不得,总结是“法宝”

  我们知道,中考难度系数为0.65,试题难度并不高,考试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于同学们答题时是否细心。数学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易错、易忘问题随时记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六、心理很重要,应战讲技巧

  同学们,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轮(6月)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模拟考试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还要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因素对考试是否存在影响。

  我们要在考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还应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第一、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以及难易题目,以便合理地安排答题的时间。第二、要认真审题、缜密析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解答,对基本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第三、要表达准确、书写规范。第四、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答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以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对于久攻不下的难题,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尽量多拿分,然后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第五、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答、错看,确保应该得分的题全部得分。

  七、中考复习注意事项要牢记

  1.在考前两周回归课本、回归基础,认真对照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回顾相关知识点,充分掌握所学内容,重点予以强化。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不可取。

  3.将已做过的试卷重新梳理,重温自己的错题笔记,学会关心错误,谁克服错误多,谁的进步就大。

  4.考前适当地“解放”自己,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身心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彻底放松,必须保证自己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调节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最佳状态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究方法、懂得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相信通过你的努力,“高分不期而立,劣绩不望而除”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在你的答卷上。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