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试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四)

来源:政法干警    发布时间:2012-12-16    政法干警辅导视频    评论

练习题答案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科学含义的认识。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满足社会需要并与之相协调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C项符合题意。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 
[解析]这是马克思的一个论断。这个论断不是讲B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不是讲C项“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更不是说D项“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而是在谈生产工具的重要作用。生产工具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还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所以,A为正确选项。 
3、[考点点拨]本题考核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生产力要素分为实体性要素和智能性要素,包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属于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属于智能性要素,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4、[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解析]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当然它同时也具有其他如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但仅把国家看作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却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故本题中的D项准确反映了这句话的含义。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划分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标准的掌握。   观念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解析]社会意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社会意识的承担者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根据是否有理论体系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意识形式又根据是否反映经济基础而划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原理在于“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所以选C。 
6、[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的核心地位。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7页知识点四、1.观念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解析]四个备选项中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项“政治法律思想”,因为政治法律思想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对经济基础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如B项“道德规范”、C项“文学艺术”和D项“哲学思想”都要通过它才能与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故选A。 
7、[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及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解析]该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很熟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具体回答社会意识主要是对社会存在哪些部分内容的反映,则不一定清楚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产方式,那么,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主要是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所以选A。B、C、D三项为迷惑项,应排除。 
8、[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标准。凡认为社会存在归根到底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决定社会存在的,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因此D项正确。 
9、[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中的重要决定作用。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基础 
[解析]题干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条件,但“根本”条件则是生产方式。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解答此题如果不抓住题干中的“根本条件”这一关键词,则很难选出正确选项C。 
10、[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掌握。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B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项“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D项“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社会意识,既包括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包括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共同具有的特点,而A项“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所独有的特点。也正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不定项选择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它能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从而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A和D项正确。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地理环境的好坏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B项),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更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C项)。因此,选AD。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把握。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人口因素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们的总和。选项A.B.C都正确说明了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正确答案。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把人口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项正是说明人口因素不起决定作用的,也应该选。所以,四个选项全部符合题意。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实践本质的理解。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A.B两项明显是错误选项,应将其排除。只有C和D项才符合题意。只要考生明白实践既不是社会历史的客体,也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更不是社会历史的本体,该题也就容易了。 
4、[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解析]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规律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和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并同人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而自然规律则是自发实现的,它存在于自然界之中,C和D两项正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作为规律来说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为此可排除A、B两项。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理解。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物质生产的具体样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制约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更替。ABCD是正确选项。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解析]在生产关系之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它决定了人和物在生产中的结合方式;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和消费方式。据此分析可知应选ABD。选项C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应排除。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其实质看,它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由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生产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是阶级对立关系,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A.B和C项都是正确选项。D 项的干扰性较强。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形态具体形式的掌握。观念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明确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是反映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都不同程度的带有阶级性。据此可判定B.C.D三项属于意识形态,为正确选项。A项“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是思维科学,它们都没有阶级性,也不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不属于意识形态。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关系的原理。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解析]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最根本的分歧。此题是个全项选择题,四个备选项已基本说明了该原理。与该原理相关的正确表达还有“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本题应选ABCD。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