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两只苍蝇的背后

来源:政法干警    发布时间:2012-12-16    政法干警辅导视频    评论

  “公厕内的苍蝇不超过两个”——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布《北京市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其中对“苍蝇数量”的要求引发社会热议。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标准是希望北京的公厕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强制规定,更不会“派专人数苍蝇”。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领域,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也是判断者。正因公厕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行业标准的新鲜出炉自然会引起广泛关注。读懂公众心中暂时的纠结,就要从“两只苍蝇”公共标准的出台背景开始。

  作为公共空间的公共厕所,既度量着城市文明的体温,也考验着社会管理的成效。在社会管理日益进步的今天,首都公厕标准的出台,将会对行业规范与城市卫生文明起到新的推动作用。

  不论是延长公厕开放时间,还是拓展配套服务设施,抑或是规范广告设置,这些新标准、新举措都是尊重利益诉求、追求社会认同的反映。只不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两只苍蝇”才脱离了“试错”的轨道,在曲解中迅速化作了公共舆论的靶心。

  透过表面的热闹喧嚣,这场争论背后的核心议题究竟何在?归根结底,在于政策统一性和执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换言之,通过指标进行的量化管理,有效性到底如何?老百姓的最大担忧不在于政策初衷,而是担心“两只苍蝇”会不会落入“初衷良好、方法僵化、结果差强人意”的治理怪圈?一味追求标准的定量化、精准化,会不会忽视了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可操作性?

  在定量与定性的模糊边界里,在客观与主观的复杂关系中,公众存在一些“胡思乱想”在所难免。而政府及时回应质疑,提供更全面丰富的信息,有助于破除固化思维,引导理性思考。诚如相关部门所指出的,“两只苍蝇”只是一种行业标准,并没有强制的执行力。进一步讲,“两只苍蝇”的标准也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蕴藏着通过树立标杆来引导公厕治理的深意。

  臭味分级也好,苍蝇数量也罢,透过公厕这扇特别的窗户,我们不难发现公共服务理念的可喜变化:一方面,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更加注重社会治理的社会效益,服务标准逐渐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另一方面,公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建言献策,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的飞跃。较之公共空间的不断美化,这些变化恐怕才是“两只苍蝇”争论背后最可宝贵的共识。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