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社会管理体制转变

来源:政法干警    发布时间:2012-12-16    政法干警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对于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完善社会调控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预警体系等几个问题做出了全面的阐释,简单分析了目前这些问题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考生来说,把握这些思路对于申论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发展的战略转型,不但需要经济转型,也需要社会转型。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共同富裕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可为治本之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据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联合调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两会期间网友关注的一大热点。如何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家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负责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智库》总编于今。

  避免社会管理误区 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记者: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迫切要求。如何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于今:要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其一,突出为民的宗旨、利民的原则、便民的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其二,强化法治意识,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通过法律法规调节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行为,在社会管理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其三,强化服务意识。政府及其各种社会管理机构和部门应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观念,在协调社会关系、处理社会事务时,按照服务的要求调整自身角色,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重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管理体制上充分体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和要求。

  正确把握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政府与社团的结合、法治与自治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探索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整体效益的方法和途径。要特别注意避免社会管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误区,可以通过充分调研、制定规划、地区试点、经验推广等方式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社团组织不发达、社会自治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提高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到位。

  积极利用法律、道德、经济、行政多种手段管理社会

  记者: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还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社会调控手段体系。如何完善社会调控的手段?

  于今:我国政府要像重视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一样重视社会调控,将社会调控纳入政府宏观管理的范围。

  一、利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法律制度是政府以强制方式管理社会的手段。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二、利用道德手段管理社会。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所以,道德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在现阶段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社会。政府可以运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社会组织活动,达到调控社会运行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从财政制度上促使政府转变职能。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获得生活的基本保障,在他们所处的社会里安居乐业,可以说,是当今各国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最佳手段。

  四、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社会。传统的社会管理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但是,在以民主与法治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对具有“人治”色彩的行政手段有了越来越多的异议。实际上,行政手段是体现政府权力的一种方式,社会管理不可能取消行政手段。因为,对于那些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行为,就需要采取行政手段来调控。关键是限制行政手段的滥用,实现行政手段的透明化和法制化,提高行政手段的效率。

  相关推荐: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医改进入“深水区”

  2012政法干警申论范文:高校"宽进严出"问题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范文:反思"造假"现象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