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计价控制复习重点第五章

来源:造价工程师发布时间:2013-03-28造价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第一节概述(1)
  • 第2页:第一节概述(2)
  • 第3页:第二节设计方案的优选(1)
  • 第4页:第二节设计方案的优选(2)
  • 第5页:第二节设计方案的优选(3)
  • 第6页:第三节限额设计
  • 第7页:第四节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1)
  • 第8页:第四节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2)
  • 第9页:第四节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3)
  • 第10页:第五节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查1
  • 第11页:第五节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查2
  2.民用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类型繁多,具有共性的评价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有效面积、平面系数、建筑体积、单位指标(m2/人,m2/床,m2/座)、建筑密度等。其中:
  有效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该指标反映了平面布置的紧凑合理性。
  建筑密度=建筑基地面积/占地面积
  (2)居住建筑。
  1)平面系数: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K2=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K3=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2)建筑周长指标:这个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居住建筑进深加大,则单元周长缩小,可节约用地,减少墙体积,降低造价。
  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单元建筑面积(m/m2)
  单元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m/m2)
  3)建筑体积指标:该指标是建筑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是衡量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4)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总户数
  5)户型比:指不同居室数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是评价户型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
  (三)居住小区设计评价
  小区是城市居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居民日常生活的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居住单位。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建设用地、工程造价及总体建筑艺术效果。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1.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
  (1)压缩建筑的间距;
  (2)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
  (3)适当增加房屋长度;
  (4)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
  (5)合理布置道路。
  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1)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100%;
  (2)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100%;
  (3)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M2/ha);
  (4)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M2/ha);
  (5)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人/ha);
  (6)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人/ha);
  (7)绿化比率=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其数值的大小与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可节省用地,但应保证日照、通风、防火、交通安全的基本需要。
  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影响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层数,增加层数其数值就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管线费用。
  三、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一)多指标评价法
  通过对反映建筑产品功能和耗费特点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比较,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又可分为多指标对比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1。多指标对比法
  这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使用一组适用的指标体系,将对比方案的指标值列出,然后一一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指标值的高低分析判断方案优劣。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指标全面、分析确切,可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定性或定量直接反映方案技术经济性能的主要方面。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便于考虑对某一功能评价,不便于综合定量分析,容易出现某一方案有些指标较优,另一些指标较差;而另一方案则可能是有些指标较差,另一些指标较优。这样就使分析工作复杂化。
  通过综合分析,最后应给出如下结论:
  (1)分析对象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及适用条件;
  (2)现阶段实际达到的经济效果水平;
  (3)找出提高经济效果的潜力和途径以及相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4)预期经济效果。
  2、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这种方法首先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确定评分标准,并就各设计方案对各指标的满足程度打分,最后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得分,以加权得分高者为最优设计方案。其计算公式为:
  S=∑Wi·Si(I=1~n)
  式中S——设计方案总得分;
  Si——某方案在评价指标i上的得分;
  Wi——评价指标i的权重;
  n——评价指标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多指标对比法指标间可能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评价结果是唯一的。但是在确定权重及评分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成分。同时,由于分值是相对的,因而不能直接判断各方案的各项功能实际水平。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