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西医师针灸学考试辅导:常用灸法有哪些?

来源:中西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6    中西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1.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图10-75)。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柱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艾炷灸

  (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直接灸(图10-76)。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焦。

艾炷灸-直接灸

  无瘢痕灸:将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当艾炷燃到2/5左右,病人感到灼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壮,使局部皮肤充血起红晕为度。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焦前用大蒜捣汁涂敷施焦部位后,放置艾炷施焦。每炷必须燃尽方可继续加炷施焦,一般灸5-10壮。因施灸时疼痛较剧,灸后产生化脓并留有瘢痕,所以灸前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对施灸中的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灼疼。在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术部位化脓(称“灸疮”),5-6周后,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留下瘢痕。

  (2)间接灸 艾炷不直接城皮肤上,而用药物隔开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之,有:

  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约1分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再放艾炷灸之。

艾炷灸-间接灸

  隔附子饼灸 用附子粉末和酒,做成小硬币大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施术处,上面放艾炷灸之。

  隔盐灸:用食盐填敷于脐部,上置大艾炷连续施焦,至证候改善为止。

  2.艾条灸(图10-78)

艾条灸

  艾条是取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芍1.5厘米的圆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称药条。

  药条处方: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支药条在艾绒中掺药6克。

  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两类。

  (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处,约距0.5-1寸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2)雀啄灸: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处不固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或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炙。

  3.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既需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方法是,先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再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完为止。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2厘米的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图10-79)。

温针灸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