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西医师针灸学考试辅导:头针疗法

来源:中西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6    中西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治疗脑源性疾病为主的一种疗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1.刺激区的部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以下两条规定线。

  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中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图10-83)。

  眉枕线:是从眉上缘中点至枕外粗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图10-83)。

头部标定线

  (1)运动区:位于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图10-84)。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运动区定位示意图

  (2)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中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图10-85)。

头侧面刺激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部、颈顶部疼痛和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下2/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的头针麻醉。

  (3)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图10-85)。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4)晕听区:位于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症。

  (5)言语二区:位于顶骨结节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图10-85)。

  主治:命令性失语。

  (6)言语三区:位于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的水平线(图10-85)。

  主治:感觉性失语。

  (7)运用区:位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图10-85)。

  主治:失用症。

  (8)足运感区;位于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的水平线(图10-86)。

  主治:对侧下肢疼痛、麻木、瘫痪、急性腰扭伤,皮层性多尿,夜尿,子宫脱垂等。

头顶面刺激区

  (9)视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1厘米,向上引平行平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直长线(图10-87)。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头后面刺激区

  (10)平衡区:位于在枕外粗隆水平上,旁开枕外粗隆3.5厘米,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图10-87)。

  主治:小脑疾患引起的平衡障碍等。

  (11)胃区:位于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厘米长直线(图10-88)。

头前面刺激区

  主治:胃痛及腹部不适等。

  (12)胸腔区:位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引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13)生殖区:位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直线(图10-88)。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2.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适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此外,还可治疗眩晕、腰腿痛、夜尿 等。目前,在头针治病的基础上又创造的头针麻醉,已经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如感觉区配合内脏区(胸腔区、胃区、生殖区)可以用于有关部位外科手术等。

  3.操作方法

  按照病情刺激区,采用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1.5-2.5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用夹持进针法刺入帽状腱膜下,达到该区的应有长度后,要求固定不提插,捻转时用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身左右旋转,每次2-3转,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左右,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捻针时或间隔时都要嘱咐患者或其家属协助活动肢体,加强对患肢功能的锻炼。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两次即可起针,起针后用于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瘫痪病人一般每日或隔日针一次,连续10-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

  4.注意事项

  (1)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

  (2)如患者并发高热、心力衰竭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3)由于捻转时间较长,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防止晕针。

  (4)头部针刺易于出血,起针时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并注意局部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