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治泻经验探讨

来源:中西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1-07    中西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杜天植

泄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的治泻方法各有特点,但较为突出者,当首推明代医家张景岳。张氏治泻,辨证准确,立法恰当,遣药组方曲尽其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此,探讨张景岳的治泻经验,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治泄泻,当知求本

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脾健胃和,纳化功能正常,则水谷能化气生血,以营运周身,何泻之有?倘因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皆可损伤脾胃。脾胃受伤,不仅运化功能失常,气机升降亦随之紊乱,清者不升,浊者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职,则水污杂下而成泄泻。正如张景岳所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在治疗上,张氏谨遵《内经》“治病求本”之训,始终把调理脾胃功能作为治泻的首务。张氏认为,泄泻初起,多责之邪实,正气未伤,故当以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脾胃之功能自复。他说:“初感者,病气未深,脏气未败,但略去其所病之滞,则胃气自安,不难愈也”。而祛邪之法,又当“察其因而治之”。若因恣食生冷,寒湿阻胃者,则用抑扶煎(厚朴、陈皮、天台乌、猪苓、泽泻、干姜、吴茱萸、炙甘草)等温胃散寒,行气温中;若因湿困脾胃,气机阻滞者,则用胃苓汤祛湿和胃,行气利水;若气滞较甚,脾胃不和者,则用排气饮(陈皮、木香、藿香、香附、枳壳、泽泻、乌药、厚朴)等行气化湿导滞;若食积停滞,固结不散,形气俱实者,则用百顺丸(川大黄、牙皂角)等以攻下积滞。至于脾胃素虚而感邪致泻者,虽亦为初起,但不可专事祛邪、而应以健脾扶正为主。他说:“脾气稍弱,阳气素不强者,一有所伤,未免即致泄泻。此虽为初病,便当调理元气”。张氏主张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治之。若虚而兼滞者,又当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六味异功煎(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干姜、炙甘草)健脾和胃,行气散寒,标本同治。

肾为先天之本,内舍元阴元阳,肾之阳气为诸阳之本,五脏六腑皆赖以温煦。肾阳不足,脾失温养,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正如张景岳所云:“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阴气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前人称其为“肾泄”。对于此类证候的治疗,则不可拘泥于调整脾胃一法。张氏指出:“此证”本与中焦无涉,非分利所能及也“,法当温阳补肾,常用九气丹(熟地、香附子、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荜菝、炙甘草)等方,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气旺则泄泻止,此亦治本之法也。综上可见,张景岳治疗泄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以脾(胃)、肾为核心、严格把握病机,对证立法,遣药组方。攻补进退,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特色和整体学思想。

2用“分利”,必究虚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湿胜则濡泄”。说明泄泻一病与湿邪阻滞脾胃有关。盖脾喜燥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胃;脾失健运,亦可致水湿内停。水湿不化,相杂而下,即成泄泻,故前人有“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泻”之说,并提出“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观点。用“分利”法治疗泄泻的理论,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有人甚至奉为圭臬,但张景岳则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分利”法虽能治泻,但必须明辨病证之虚实。他说:“小水不利,其因非一,而有可利者,有不可利者,宜详辨之”。对于泄泻初起,邪正俱实,形气强壮者,当祛邪以治其标,可用“分利”法,使邪从小便去,邪去则正安,其泻自止。若久泻正伤,形虚气弱者,则当扶正以治其本,若误用分利,正气愈伤,反致气化不行,变证蜂起。所以,他强调指出:“若虚寒之泻,本非水有余,实因火不足;本非水不利,实因气不行。夫病不因水而利则亡阴;泻以火虚而利复伤气。倘不察其所病之本,则未有不愈利愈虚,而速其危者矣”。张氏之论,深中治泻之肯綮,较第一点见泄泻之证,不辨虚实,而妄投分利法者,实不可同日而语。《难经》曰:“无虚虚,无实实”。景岳可谓深通经旨者。

3扶正气,应分缓急

张氏治疗泄泻,强调当视病势之缓急,病情之轻重而立法组方。若脾虚溏泻久不能愈,或小儿脾泻不止者,此乃中气素虚,病势虽缓,难期速愈,故用缓补之法。用敦阜糕(白面、白术、破故纸)、粘米固肠糕(白糯米粉、干姜)治之。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以上二方,一用面粉,一用糯米,药性平和,皆为培补脾胃之佳品。且均加白糖,更能切合脾胃中和之性。尤妙在研末为糕,可常服而不损脾胃,虽为药铒,实似食疗,景岳用药之妙,于此可见一斑。若肾阳不足,关门不固,而久泻不愈者,法当温补肾阳,以固下焦,用胃关煎(熟地、山茱萸、白扁豆、炙甘草、干姜、吴茱萸、白术)治之,此亦缓补之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若大泻如注,气随液脱,元气衰微者,此时若以常药补益脾肾,势将病重药轻,缓不济急。张氏指出:“五夺之中,惟泻最急,是不可见之不早也”。当此危急之际,只有用四味回阳饮(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六味回阳饮(人参、附子、甘草、干姜、熟地、当归)以大补气阴,回阳固脱,方能力挽狂澜,转危为安。若病势危急,又恐单纯用药物治疗难以奏功,张氏主张结合艾灸气海穴,内外合治,以固命门真火,挽回下焦之元阳。

4治“酒泻”,宜辨寒热

张景岳认为,引起泄泻之原因虽多,而饮食失节乃其重要原因第一点,尤以饮酒过量最易导致泄泻。前人称之为“酒泄”。张氏说:“酒泄证,饮酒之人多有之”。对于饮酒致泄的发病机理,前人认为酒性本热,伤之者多为湿热证,故其治疗亦多从清热祛湿立法,选用黄连、葛根等寒凉之品组方。张氏指出,伤酒致泻,湿热之证固多,其间也不乏属寒湿证者。盖酒之为物,湿性最重,伤之者常随人体秉赋强弱不同而从热化寒化。素体阳盛者,从热化而成湿热证;素体阳虚者,从寒化而成寒湿证。故此,对“酒泄”一证的辨治,决不可拘于湿热证第一点隅,而概投清热分利之品,而应准确辨证,方克有济。他说:“酒性本热,酒质则寒,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所以,临床上“但无热证可据,而常多飧泄者,则属虚寒也。凡若此者,若不速培阳气,必致渐衰而日以危矣”。因此,张氏以胃关煎、右归丸、一气丹(人参、附子)等方温阳散寒除湿,俾阳气复,寒湿祛,脾胃功能正常,则泄泻自止。景岳的精辟见解,可谓发前人之未发,补前人之未逮也。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