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先治血”应是“治风先治气”

来源:中西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5    中西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苗后清

关键词:风病;中医药疗法;调理气血;治气为先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出自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文是“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实践证明,这一法则若运用得当,确能获取良效,笔者就此浅谈体会如下。

1风病缘于气血失调

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风病亦不例外。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为人体一身正气之根本,气血阴阳失调,疾病由生。《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贼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风邪为病亦是在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时乘虚导致疾病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风病治血,首当治气

鉴于风病缘于气血失调,而气血又为人体一身正气之根本,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的气和血周流于全身,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对于血,具有推动化生、统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反之,血的虚衰和血的运行失常,也必然影响及气。诚如吴鞠通曰“善治血者,不治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对于风病的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调理气血。因风之胜复取决于血行,而血行又依赖于气充,依据气行则血行的原理,首当治气,故此推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还原为“治风当治血,治血当治气,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笔者临证时对许多风病的治疗从调理气血入手,每每获效。如治一老年女性,年逾6旬,1999年10月3日就诊。诉:全身皮肤瘙痒3年,尤以夜间为甚,曾用息斯敏、扑尔敏及强的松等药治疗无效,遂来就诊。察其遍身上下皮肤有残留抓痕血迹,面色萎黄,脉虚弱,舌淡苔白。诊为“老年皮肤瘙痒症”。证属气血亏虚,肌肤失养,血虚生风,遂投以四物汤加味。方药:熟地、生地各15g,白芍、川芎各12g,当归9g,黄芪20g.服上方6剂,瘙痒明显减轻,复守方6剂而愈。从该病服药速愈析方,该方虽是补血为主,但方中重用黄芪重在补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使气行血则行,因治疗切中病机,收效满意。另治一老年眩晕患者,1986年2月16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时作眩晕。初辨为肝阳上亢,投以镇肝熄风汤加味5剂后,血压由24/13.5kPa降至22/13.5kPa.但眩晕反而加重,伴腰膝酸软、麻木,动则心悸气短,脉沉迟而涩。细析之,此为虚候,当属误治,遂易方补阳还五汤加枸杞子、何首乌而中病。复加太子参、倍黄芪,共进12剂,血压稳定,诸症消失。本例患者为气血亏虚,气虚清阳不举,血虚则脑失充养,久虚必致瘀,气虚血行无力,所谓“无虚不作眩”是也。然而初诊辨证失误,用平肝熄风法,血压虽降而眩晕反重,后易方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使气行瘀祛,诸症自然得除。若对其虚象视而不见,囿于血压下降而效不更方,必犯虚虚之戒。

3气血之变瘀为本,失调责之气不通

清代王清任曰:“治病要决,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据临床验证,风邪为病,常与机体气血虚衰逆乱有关,纵观气血为病,无论寒热虚实,无不有瘀,我们可以把风病的成因简化成这样一个公式,即气的失常→血的失常→风病。气的失常主要是气虚及气机失调,气虚血亦虚,血虚可致血瘀,气滞亦致血瘀,即使出血性疾病,亦不例外。如气虚不能固摄血液而致瘀血,血溢脉络也可致瘀血。血虚生风可致肌肤干燥、瘙痒、麻木不仁、拘挛,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后遗症则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

4调理气血贵乎通

既然风病缘于气血失调,而气血失调的本质又为瘀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这就决定了通法是调整气血关系的根本大法。如治以气虚血瘀为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则选用著名的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就是此理。气血之调有主次之分,因为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废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调气即是调血,调血必先调气,调气有补气、理气之分,补气法用于虚证,理气法用于实证。总之气血之通,关键在于调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综上所述,治疗风病重在调理气血,调理气血又以通法为主,因气血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而气血之通,又以调气为先,故“治风先治血”而应以先治气为妥。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