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医诊断学辅导:阴阳互损

来源:中医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3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阴阳互损

  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因此,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或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概念:指由于阴气阴液亏耗,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肝阳上亢病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若病情发展,进一步耗伤肾脏精气,损及肾阳,继而出现畏寒肢冷,夜尿清长,面色觥白,脉沉细无力等阳虚之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病证。

  2.阳损及阴

  概念: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肾阳虚亏,水泛为肿病证,病机主要是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水液贮留,溢于肌肤所致。若病变发展,肾阳进一步虚损,耗伤肾中精气,则阴无阳以生,致使肾阴亦日益亏耗,继而出现消瘦,烦躁升火,甚则瘛疚等肾阴亏虚见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病证。

  特别推荐:

  2010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学基础随堂练习

  2010年中医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习题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医执业医师网校

  医师论坛

  考试大在线考试系统

  相关推荐:

  2010年中医医师辅导:阳明病证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010年中医医师辅导:太阳腑证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