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卫助理医师:我国有机溶剂危害的现状和预防

来源:公共卫生助理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7    公共卫生助理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有机溶剂应用面广,使用量大,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工业生产以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今工业有机溶剂的种类已达30000余种。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于清洗、去污、稀释和萃取等过程,也被作为中间体用于化学合成,职业接触人数众多;同时有机溶剂还可经水、食物和室内空气的污染,造成其他人群对有机溶剂的摄入,因此有机溶剂的危害在职业和环境卫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有机溶剂可按理化特性、毒作用特点或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化学结构相近的同类有机溶剂,其毒作用性质基本相似,如卤代烃类多是肝脏毒物,而带有醛基的有机溶剂一般均具有刺激作用。有机溶剂的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烃类、脂环烃类和芳香烃类,在此基础上,与不同的化学取代基团结合形成不同的有机溶剂。取代基团可以是乙醇基、卤素、酮基、脂肪族二元醇类、酯、醚、羧基、胺基和酰胺基。此外,有机溶剂还包括石油馏出物和混溶溶剂类。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二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等。

  有机溶剂产生的毒害作用多样。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都是原发性皮肤刺激物,对皮肤、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非特异性抑制、周围神经疾患和全身麻醉作用。其中有些有机溶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特殊的损害,有的甚至具有致癌或潜在的致癌作用,如氯乙烯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DNA烷基化,对沙门氏伤寒杆菌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大鼠和小鼠的乳腺癌、肝癌等癌症,在职业接触人群中,可导致肝血管肉瘤;苯可致大鼠和小鼠的乳腺癌、皮肤癌和口腔癌,对人可造成染色体畸变、白血病,这两种化学物质已被IARC确认为对人类有致癌危害的1类化学物质。

  我国职业卫生领域对有机溶剂的研究开展较早,于50年代初就进行了有关苯等有机溶剂的研究,并在同期参照前苏联的劳动卫生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1956年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在当时生产技术工艺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它对降低生产场所中有机溶剂的污染水平、预防或控制有机溶剂对作业人群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随后在职业卫生研究领域对有机溶剂的研究,无论是有机溶剂的种类,还是研究的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原有职业卫生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价,以及对有机溶剂毒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化,对有机溶剂的卫生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如二氯乙烷的车间最高容许浓度由1956年的50mg/m3降至25mg/m3,1990年又修订为15mg/m3;苯也由原来的50mg/m3改为现在的40mg/m3.正是由于卫生标准的修订,加上一系列的劳动卫生管理规定或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有机溶剂急、慢性职业中毒的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极大地保护了有机溶剂职业接触人群的身体健康。

  但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近年来,有机溶剂职业性急性中毒事件发生频繁,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已在职业卫生领域和社会媒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沿海地区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现象尤为突出,据统计,近5年来广东省职业中毒75%以上发生在涉外企业,而在这些职业中毒中,有机溶剂中毒约占90%;对3 164家工厂99 300名工人的调查表明,涉外企业职业有害因素中,最常见的是有机溶剂,占接触人数的50.76%;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64.4%,而发生的严重中毒中,94.6%是由有机溶剂引起的。其他地区也有有机溶剂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与沿海地区相似,也是以乡镇或涉外企业多见。发生职业中毒的有机溶剂种类也较复杂,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溶剂汽油、三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正己烷、混苯等,几乎涵盖有机溶剂的所有种类。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