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词典:野大豆藤

来源:中医助理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3    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野大豆藤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草药》;《救荒本草》:LAO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本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

  【拼音名】Yě Dà Dòu Ténɡ

  【英文名】Herb of Wild groundnut

  【别名】野毛豆、鹿藿、 饿马黄、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的茎、叶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G.ussuriensis Regel et Macck.]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野大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细瘦,各部有黄色长硬毛。三出复叶,薄纸质,顶生小叶卵状披针形,长1-5cm,宽1-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有白色短柔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托叶卵状披针形,急尖,有黄色柔毛;小托叶,狭披针形,有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连合,披针形,有黄色硬毛;花冠紫红色,长约4mm.荚果长椭圆形,长约3cm,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4颗,黑色。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00m的山野、路旁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甘;凉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敛汗;舒筋止痛。主治盗汗;劳伤筋痛;胃脘痛;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12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未调敷。

  【附方】①治盗汗:野大豆藤一至四两,红枣一至二两。加糖煮,连汁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伤筋:野大豆鲜根、蛇葡萄根皮、酒糟或酒。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

  1.《救生苦海》:治痘毒,(野毛豆)连茎、根煅存性,研,麻油和敷。不同初起、日久,未溃、已溃。

  2.《浙江民间草药》:平肝健脾。

  3.《杭州药植志》:止盗汗。

  4.《上海常用中草药》:滋养,强壮,敛汗。

  【摘录】《中华本草》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