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来源:临床助理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5    临床助理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尿生成的3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肾小球的滤过

  血液--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生成原尿(180L/d)--除蛋白质含量微量外,其他成分含量以晶体渗透压,pH 等与血浆基本相同。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成分经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称为重吸收。

  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和溶质)

  有选择性重吸收,两肾生成原尿量为125ml/min,日生成量为 180L,终尿量平均为 1.5L/d,99%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重吸收,Na+,NaHCO-大部分重吸收,尿素和磷酸根部分重吸收,肌酐等代谢产物和进入机体内的异物(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不被重吸收而全部排出体外。

  选择性重吸收意义:既保留了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又清除了对机体有害和过剩的物质,实现了对内环境的净化作用。

  肾小管各段的重吸收能力: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此被重吸收,加上大部分水,电解质,部分尿素尿酸等。

  近端小管重吸收水,盐量多,但不受调节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盐量少,但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态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Na+,K+转运受到醛固酮调节。

  近曲小管

  吸收Na+,60-65%

  NaHCO3,85-90%:碳酸酐酶催化

  碳酸酐酶 解离

  CO2+H2O―――――H2CO3――――HCO-3+H+

  H+通过H+-Na+交换,H+入管腔,Na+入细胞

  抑制剂:乙酰唑胺(弱利尿作用)――抑制碳酸酐酶,使重吸收减少,CO2高脂溶性,HCO-3重吸收优于CI-

  髓袢升支粗段

  吸收Na+,30-35%

  共同转运系统(载体):Na+ :2CI-:K+同向转运体(可被速尿和利尿酸抑制)

  K+返回管腔形成正电位,促进钙离子和镁离子再吸收

  原尿渗透压组建降低――尿的稀释功能(高效利尿药作用机制)

  远曲小管的近端

  吸收Na+,10%

  Na+-K+ATP酶作用下,重吸收Na+和CI-

  甲状旁腺素调节:Na+-Ca2+交换主动吸收Ca2+

  远曲小管的远端和集合管

  吸收Na+,5%

  Na+-K+交换,受醛固酮调节

  Na+-H+交换

  重吸收水,受抗利尿激素调节,原尿浓缩

  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减少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