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眩晕的诊断及治疗

来源:临床助理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5    临床助理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眩晕(vertigo)是指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置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诊断】

  1.前庭周围性眩晕: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除眩晕、眼震前庭功能改变外,还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无其它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病前耳内有胀感,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多有复听和响度重振为其特点,耳蜗电图总负和电位与动作电位大于0.4有助诊断。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①前庭振荡:无颅骨骨折或有岩骨纵形骨折,前庭功能正常,耳聋呈混合性,外耳道有出血。②前庭出血:岩骨有横形骨折,内耳严重受损,听力丧失,前庭功能异常。③耳石损伤:表现为变位性眩晕。④外淋巴瘘:症状类似美尼尔综合征。

  4)鼓膜内陷或受压:急性咽炎、异物阻塞外耳道。

  5)耳石或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表现为位置性眩晕,即在头位突然变动的过程中发现的数秒至1分钟的短暂性眩晕发作。见于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半规管囊斑退行性改变。

  (2)前庭神经病变

  1)药物中毒:氨基糖甙类、苯妥英钠等,眩晕较轻,而平衡失调较重,听力同时受累。

  2)桥小脑脚肿瘤或蛛网膜炎:除眩晕、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头部有慢性感染灶。

  2.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颞叶病变引起。

  (1)为单一水平性、旋转性或垂直性眼震,眩晕缓解期仍可持续存在。

  (2)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体征。

  (3)前庭功能试验可正常。

  (4)位置性眼震呈Ⅱ型:①无潜伏期,变动体位后即出现眼震;②无疲劳性,连续检查继续出现眼震;③眼震方向不同,头位眼震方向常有改变,眩晕程度不明显。

  (5)常见病因:脑血管病:如小脑后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因头位改变诱发,眩晕同时伴有闪辉、复视、视物变形、颜面及肢体麻木感、头痛、晕厥、猝倒等症状。检查常有角膜反射减弱,短暂性眼震、辐辏反射障碍等脑干损害体征,头后仰垂悬床外并分别左右转颈,当健侧椎动脉受压时,可因脑干缺血出现眼震。

  3.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等。

  (2)其它: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谢障碍。

  4.植物神经性眩晕:见于癔病、焦虑症。

  【治疗】

  1.病因治疗。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精神安慰,解除顾虑,并告知眩晕并非致命疾病,酌情使用镇静剂如安定2.5mg,3次/d或鲁米钠30mg,3次/d口服。

  3.药物对症治疗

  (1)阻断M受体的抗胆碱药:东莨菪碱0.2~0.4mg,3次/d或0.2~0.5mg皮下注射。山莨菪碱(654-2)5~10mg,3次/d或5~10mg肌注或静滴,1~2次/d.阿托品0.3~0.6mg,3次/d或0.5~1mg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2)抗组胺药物:止晕作用可能与中枢抗胆碱有关。盐酸苯海拉明25~50mg,3~4次/d,或10~50mg肌注或静注。异丙嗪12.5~25mg,2~3次/d或25~50mg肌注。苯海拉明(乘晕宁)50mg,3次/d.桂益嗪5~30mg,3次/d.

  (3)吩噻嗪类药物:盐酸氯丙嗪25~50mg,2~4次/d或25~50mg肌注或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滴。奋乃静4~8mg,3次/d或5mg肌注。盐酸三氟拉嗪1~2mg,2~3次/d.

  4.其它:如眩晕停25mg,3次/d,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运,降低前庭系统的兴奋性。

  小编推荐:

  2012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紧张型头痛

  2012年临床助理医师: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