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辅导:吸收

来源: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2-06-26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在公卫执业医师的复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很多很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危险度评价程序,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帮助:

一、吸收的概念:

吸收是外源化合物经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二、吸收途径:

(一)经胃肠道吸收:

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外源化学物。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人类约2-3米),小肠粘膜的皱壁很多,在皱壁有指状突起的绒毛结构,在显微镜下在绒毛上还有许多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小肠粘膜总面积比小肠作为单纯管道的内面积增加了约600倍,这也是经消化道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的原因。

除了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外,外源化学物的经消化道吸收主要受胃肠液的PH值(胃液和胆汁分泌)、胃肠蠕动(滞留时间)、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茵丛的影响等。

(二)经呼吸道吸收:

存在于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是重要的途径。从呼吸道上端到下端的管径不断缩小,起到过滤作用而防止大颗粒气溶胶到呼吸道最末端的肺泡。

气态物质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在上呼吸道吸收,水溶液性较差的气体如二氧化氮、光气等到则可深入肺泡,并主要通过肺泡吸收。气态物质到达肺泡后,主要经简单扩散透过呼吸膜而进入血液,其吸收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肺泡和血液中物质的浓度(分压)差和血/气分配系数。血/气分配系数(blood/gaspartitioncoefficient)是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此系数愈大,气体愈易被吸收人血液。例如乙醇的血/气分配系数为1300,乙醚为15,二硫化碳为5,乙烯为0.4,说明乙醇远比乙醚、二硫化碳和乙烯易被吸收。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大小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

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浓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结晶二氧化硅和石棉等气溶胶颗粒物,由于呼吸道的过滤作用的阻挡,一般只有直径<2um才能到达肺泡。阻留在呼吸道表面粘液上颗粒物,经纤毛运动使其逆向移动,最后由痰咳出或咽入胃肠道。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可吞噬颗粒物,一部分随粘液排出,一部分随巨噬细胞进入淋巴系统。

(三)经皮肤吸收:

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皮肤表皮,即角质层的过程,为穿透阶段。第二阶段即由角质层进入乳头层和真皮,并被吸收入血,为吸收阶段。

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有关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脂溶性的非极性化合物通过表皮的速度与脂溶性高低,即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成正比,脂溶性高者穿透速度快,但与分子量成反比。

在吸收阶段,外来化合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才易被吸收,因为血浆水是一种水溶液。目前认为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即同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化合物易被吸收进入血液。此外,气温、湿度及皮肤损伤也可影响皮肤的吸收。

(四)其他途径吸收:

除上述三种途径外,在毒理学动物实验中有时也采用腹腔、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等进行染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