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辅导:特发性脊柱侧凸

来源:临床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4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及病理
  • 第2页:表现及检查
  • 第3页:诊断及治疗
  临床表现

  一、幼儿型幼儿型脊柱侧凸是指3岁以前出现的结构性脊柱侧凸。这阶段的特发性侧凸比较少见。其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多为胸椎的左侧凸,常并发有其它畸形,最常见的斜头畸形,其次是智力低下,或先天性髋脱位。检查时将幼儿从腋下悬吊起,观察侧凸的僵硬度可屈性,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肌张力增高或低下,了解有无其它先天性畸形,拍悬吊位及仰卧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测Cobb角,Mehta征及肋椎角差异。所谓肋椎角差异是指在胸弯的顶椎中心点划一条与终板垂直的线,再在相应肋骨的头颈部划一条正中轴线,两线的交角即为肋椎角。正常脊柱两侧肋椎角差异为0,脊柱侧凸时,凸侧的的肋椎角小于凹侧者,两侧肋椎角差异大于0.另外Mehta描述了两种征象,即在正位X线片,早期幼儿型侧凸的肋骨头不与椎体相重叠,此为Mehta征象Ⅰ。如凸侧的肋骨头与椎体相重叠为Mehta征象Ⅱ。如由征象Ⅰ变为征象Ⅱ表明侧凸有进展,Mehta用此征象与肋椎角差异将幼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区分为恢复型与进展型。这对预测幼儿型侧凸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少年型发生在3岁以后青春期以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约占15%左右。此时见到侧凸一部分系幼儿型侧凸在3岁前未被检出者,多为胸椎左侧凸,而7~10岁期间发生的侧凸常具有青春期侧凸的特性。Koop(1988年)报告,认为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多系单纯胸椎右侧凸,其次为胸腰段双侧凸。

  三、青春型青春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迅速阶段,也是侧凸进展增快的时期。影响侧凸进展的因素很多,除年龄外,与侧弯类型、月经初潮、Risser征及Harrington因子等有关。Lonstein普查中关于不同年龄侧凸发生率不同的报道:9岁以下为2.5%,10岁为4.1%,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Lonstein根据1970~1979年期间普查的结果得出的意见是:侧凸角度的进展与原来角度大小成正相关,同年龄和Risser征呈反相关,如原侧凸角度小于19°者,其Risser征为2、3或4级(或ⅠⅡ、Ⅲ、Ⅳ度),仅有1.6%发生进展,而另组侧凸角为20°~29°,Risser征为0级(未骨化)或1级(Ⅰ度)其进展率高达68%.另外哈林顿因子(Harrington factor)与进展也有一定关系:即指侧凸所包括的脊椎节段数除侧凸角度所得值。非进展型者平均值为2.7,如超过3.4则为进展型。在单一因素中侧凸类型也有一定关系。双侧凸比单侧凸发生进展机会大,双侧弯中腰段及胸腰段的侧凸比胸段侧凸发生进展可能性大。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侧凸类型、不同临床表现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

  1、确定脊柱侧凸是否稳定:

  一般取决于X线显示髂骨翼骨骺发育程度。16岁时,X线显示髂骨翼骨骺连接成帽形,即示脊柱侧凸已达到稳定期,否则为不稳定期。手术治疗时间应选择在稳定期后。

  2、脊柱侧凸的测定:

  不论确定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还是治疗前后的准确对比、外科治疗计划的设计,均须准确的测量。测定前须拍摄第1胸椎至第1骶椎立位及卧位正侧位片,根据表现测出侧凸的角度,具体方法如下:

  (1)Ferguson 测定法:弧度上下两端椎体之中心点及侧凸顶端椎体中点,三点连线形成的差角,即为脊柱侧凸之角度。

  (2)Cobb测定法:

  ①确定脊柱侧凸弧度上下端椎体:上端椎体之上面,倾斜于凹面,其上方椎间隙,凹侧增宽,下方椎间隙,凸侧变窄。下端椎体之下面,倾斜于凹面,其下方间隙,凹侧增宽,上方椎间隙,凸侧变窄。

  ②从上端椎体之上面及下端椎体之下面各划一垂直线,所形成差角即为脊柱侧凸的实际角度。

  小编推荐: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辅导:先天性脊柱侧凸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辅导:胫腓骨骨干骨折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业综合理论》知识汇总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