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辅导:念珠菌病

来源:临床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4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病因学
  • 第2页:临床表现
  • 第3页:诊断及治疗

  【诊断】

  皮肤和粘膜的念珠菌病依据临床表现特征及辅助真菌检查,一般诊断不成问题。但对内脏念珠菌的诊断多数比较困难。这是因为: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多为一种继发感染;正常人于大便、阴道及口腔也有念珠菌存在,故培养出来的念珠菌不一定就是病原菌。由此可见,内脏念珠菌的诊断,除了参考临床表现外,必须反复多次真菌检查为同一菌种,并且尚要排除其疾病可能后,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应尽量除去与本病发生有关的诱因,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须考虑停药或减量;若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并发病,应予以相应的处理;保持患处干燥、清洁。

  一.内用疗法

  (一)制霉菌素:本品可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不易从胃肠道吸收,故仅适于消化道感染或作为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内服每次50万~100万单位,一日三次,连用1~2周。

  (二)两性霉素B及球红霉素静滴治疗内脏念珠菌病有一定效果,但毒性较大,须注意观察。国产庐山霉素与两性霉素B有相似的疗效。

  (三)克霉唑:成人每日剂量2~3克,分三次内服,连续用2周。

  (四)酮康唑:成人量200mg,每日一次即可。还有人提出本品200 mg,隔日服一次与每日一次,效果相同。

  (五)大蒜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疗效较满意,毒性亦小。

  (六)转移因子肌注隔日一次或内服甲氰咪胍300 mg,每日四次,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促进病人康复有裨益。

  二、外用疗法

  皮肤粘膜念珠菌仅采用外用疗法即可奏效。临床应用可酌选龙胆紫、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及咪唑类药等作主药,配制成溶液、软膏、泥膏或乳剂以供使用。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