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辅导: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总论)

来源:临床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4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传染病学简介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体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又称为寄生虫病。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传染过程

  1.传染过程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构成传染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2.传染过程的表现

  ①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胃酸、特异性被动免疫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

  ② 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此为最常见的表现。

  ③ 显性感染

  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④ 病原携带状态

  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从而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⑤ 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结核、单纯疱疹等。

  3.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与病原体的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及入侵门户等因素有关。

  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

  ① 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② 颇具特色的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