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发热

来源:临床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3-03-04    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视频    评论

第六章 发热(fever)
第一节 概述
一 正常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部位:
作用方式:
温度改变® 动作电位
(二)体温调节中枢
部位:
高级中枢 :
正调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负调中枢:腹中膈(VSA)、中杏仁核(MAN)
次级中枢:延髓,脑桥,中脑,脊髓
作用方式:
温度偏离体温调定点(set point,SP),通过释放递质启动效应器。
(三)效应器
(一)散热方式:
传导
对流
辐射
蒸发
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和发汗活动来调节散热。
(二)产热方式:代谢性产热

体温改变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定点识别
整合器(+),释放递质
效应器产热或散热变化
体温恢复正常
二 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0C时,称为发热。
体温升高(> 0.50C)
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 过热(hyperthermia)
SP增高 SP不变
T= SP T>SP
调节性体温升高 被动性体温升高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fever activators)
概念:
能激活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EP的物质。
主要种类
(一)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概念:来自体外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
种类:
1..细菌与毒素
(1)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2)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2.病毒
3.真菌
4.螺旋体
5. 疟原虫
(二)体内产物
1 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
二、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EP)
(一)概念:
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EP。
(二)种类
1.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
生成部位: 单核/巨嗜细胞、内皮细胞、
星状细胞、肿瘤细胞
致热特点: 引起双峰热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生成部位: 巨嗜细胞、淋巴细胞
致热特点: 小剂量:单峰热
大剂量:双峰热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生成部位: 白细胞
致热特点: 单峰热,
有耐受性。
4.白细胞介素-6(IL-6):
生成部位:
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