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道德之普同一等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12-11-27    执业药师辅导视频    评论

《备急千金要方》: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媸, 怨亲善友, 华夷智愚, 普通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见彼苦恼, 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 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 一心赴救, 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方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吸取了儒家“民贵君轻”和墨家“兼爱”的伦理思想, 形成了不分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的优良传统。它要求医药工作者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 把病人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 竭尽全力治病救人。

强调对于那些地位低下、经济困窘的普通群众, 更要给予同情, 一心赴救, 必要时还要无偿赠药, 并在经济上给予支援, 表现了崇高的道德境界。《医学五戒十要》中规定: “贫穷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 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 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 命亦难保也。”

孙思邈不顾个人安危救治麻风病人: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而且很难医治的疾病, 许多医家把诊治此病视为危途。而孙思邈却不顾个人安危, 亲自带领600 余名麻风病人, 住在深山里为他们诊治, 终于治好了60 多人。

关于“杏林”的传说:

三国时期民间医生董奉, 家居庐山, 为人治病不收诊金, 病愈后凡来致谢者, 轻者种杏树一棵, 重者种杏树五棵, 以示纪念。这个要求是山乡农民百姓很容易就能办到的, 因此, 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如此数年, 得树10 万余株, 郁然成林。待到杏子熟时, 董奉又于林中作一草仓, 示世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 即自往取一器杏去”。董奉又将每年卖杏换来的粮食, 专门用去救济贫苦百姓和那些出远门在外而经济发生困难的人们。每年都有2 万多人得到他的帮助。这就是流芳千古的“杏林佳话”。后人对医药工作者致谢时, 常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作为赞美之词。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