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重点总结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13-02-13    执业药师辅导视频    评论

中药鉴定学复 习总结 
       
        总      论
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 
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栽培条件  
2、采收加工  
3、产地  
4、贮藏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位超标    
7、人为参假  
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
  对中药质量的评价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质纹图谱等方法
  
  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定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