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辅导:植物药类的采收原则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13-02-13    执业药师辅导视频    评论

根及根茎类
  ①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怀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
 
茎木类、皮类
  ②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木通、大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 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③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采皮时可用半环状剥取、条状剥取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
  十多年来在皮类药材生产上,杜仲、黄柏等的剥皮,推行了一种“环剥技术”。即选在一定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从树干地面以上 15~20 cm处向上至分枝处的树皮全部环剥下来,剥皮处用塑料薄膜包裹,其后可长出新皮,一般三年内长到正常原皮厚度,又可环剥。
  
 
 
果实种子类
  ⑥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有的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如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如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全草类
  ⑦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等。全草类中药采收时大多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取,全株药用,如细辛、蒲公英等。根据近年有效成分研究,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 6~10 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藻、菌、地衣类
  ⑧藻、菌、地衣类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二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