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全大局还是追求细节?心理距离左右你的判断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10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怎样理解?

  在心理学家眼中,它一语道破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的心理表征理论。所谓表征就是你大脑看待世界的方式。该理论认为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决策,这些心理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以及概率,研究发现,距离的接近会使我们对于事物的解释水平变得更加具体(也可以理解为有一些目光短浅)。

  用苏轼这个例子来说,他无法观览到庐山的全貌,是因为他对庐山的解释水平太具体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一些细节的描述),而作者的解释水平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他离庐山的空间距离太过接近(“只缘身在此山中”)。

  熟悉度影响心理表征

  那么心理距离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的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延斯•福斯特(Jens Förster)教授认为,心理距离的改变实际上改变了我们对于事物的熟悉程度(familiarity),而这也是造成对事物认知方式改变的真实原因,他在2009年所发表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者向参与者呈现完全陌生的图形,这些图形可能呈现5次、15次,或40次。参与者无法仔细看清图形是什么,但是他们可以判断出图形在屏幕中出现的位置(左边或者右边),研究者让他们通过按键反应来记录图形出现的位置以保持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都一直在参与,没有走神。图形总共有9个,出现的顺序和位置都经过了严格的控制以抵消平衡。接下来参与者需要对于呈现的图形进行快速的“整体-局部判断”。

  

 

  图一

  例如,在图一中,上方的图形是之前参与者看到的,他需要回答上方的图形和下方的哪个图形更为相像。如果他们的回答是左边的图形,那说明他根据整体的特征(高解释水平)进行判断,而如果回答是右边,说明他根据局部的特征(低解释水平)进行判断。

  实验结果如下图显示,当图形呈现的次数越多(熟悉度越高),参与者根据整体做出的判断(global matches)越少。(其中的liking一项是作者考察刺激呈现次数对于参与者喜好的影响,,与本文主旨没有太大关联,在这里予以省略。)

  

 

  图二 刺激呈现次数越多,人们对它越熟悉,做出的整体判断也相应越少。

  解释水平理论在实际决策中的应用

  既然心理距离/熟悉度可以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它是否会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呢?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采用高解释水平时,能够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而一旦使用低解释水平,就会做出一些目光短浅的决策。(详见:《 把握问题核心,还得高瞻远瞩 》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让参与者预计自己参加一项心理学研究的意愿,并且告诉参与者,参加这样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自己(长期好处),但是同时又必须承受一些身心上的痛苦(短期坏处)。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参与者,通过让他们练习回答一个词的抽象概念(比如看到桌子,回答家具)来形成短暂的高解释水平的习惯,另一组参与者则相反,他们看到”动物”,要回答“猪”来形成低解释水平。

  结果发现,高解释水平组更倾向于获得长期的好处——参加心理学研究,因为了解自己是长远、本质的利益,而痛苦则是暂时的、具体的。

  当然这并非就是告诉我们,一定是需要高的解释水平才有利于我们的决策。通常来说,低的解释水平有利于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要对事物有着足够的信息才能进行决策。但是一旦到了实际决策阶段,则应该从事物中跳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进行高水平的解释,这能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决策,也可以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形出现。

  编辑的话:在战略上要跳出来,采用高解释水平;而在战术上则要走进去,采用低解释水平。

  参考文献

  Förster, J. (2009).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novelty and familiarity: How mere exposure influences level of constru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2), 444-447.

  Fujita, K., Trope, Y., Liberman, N., & Levin-Sagi, M. (2006). Construal levels and self-contro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0(3), 351-367.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