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人事测量结果的解释

来源:心理咨询师    发布时间:2012-04-09    心理咨询师考试视频    评论

  一、填空及选择
  ⒈人事测量的解释不同于测量实施本身,它们是测量中两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成分,即测量过程与结果评价是相对分离的。测量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应试者的各种反应信息,而分数的解释是利用这些反应信息对个体的素质或特点作出评价的过程。 来源:www.examda.com
  ⒉人事测量的目的在于评价和比较应试者各方面的素质和特点。
  ⒊确定常模样本的过程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常模样本三个步骤。
  ⒋在最终确定常模样本的结构时,有许多可能的影响因素是需要考虑的。测验性质的不同,文化教育水平不同,性别的不同,都可能影响常模。
  ⒌常用的常模有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
  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来源:考
  PR=100-100×(R-0.5)/N
  计算:某企业对所有400名职员进行了某项技能考核,总分为100分,员工最高得分为99分,最低得分为40分,甲得了75分,在所有员工中排160名,请问甲的百分等级PR=60.13。由于400个数据较多,作分组统计,分40-49,50-59,60-69,70-79,80-89,90-99共6组,70-79分组中有8人次,70分以下的共248人次,求甲的PR=63。
  未分组:PR=100-100*(160-0.5)/400=60.13
  分组:PR=100/400*[(75-70)*8/10+248]=63
  ⒍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离差智商(IQ)、T分数、标准九分等。由原始分数转换的标准分数,又分为线性转换和非线性转换两种。
  z分数是指以标准差为单位所表示的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距。z=(X-X)/SD,Z=A+Bz
  当原始分数不呈正态分布时,进行面积转化,而使分数转成为正态分布。由这种方式所得到的分数就叫正态化的标准分数。正态化过程主要是先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正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T分数:用T分数来表示任何正态化与非正态化的转化标准系统。
  标准九分是另一较知名的标准分数系统,其量表是一个9级的分数量表。它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⒈测量的解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程序,它是以一系列复杂的统计工作为基础的,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士的脑力劳动。
  ⒉原始分数是通过将应试者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直接获得的,其本身并不具有多大的实用意义,而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过渡值。
  ⒊原始分数通过与常模的比较,可以转换成等值的导出分数,叫做标准分。
  ⒋参照常模解释分数通常是将应试者的分数与某个参照团体的分数进行比较,并以该分数在这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高低位置来描述应试者的素质或特点。
  三、简答及论述
  ⒈比较常模参照解释和效标参照解释。
  由测量的原始分数通过与常模的对照得到可供比较的导出分数的过程,就是测验分的解释形式之一,称为测量分数的常模参照解释。
  测量分数的另一种解释方式是参照效标的分数解释,即效标参照解释,它是依据外在效标作为标准来对应试者的分数进行解释。
  常模参照解释与效标参照解释的区别在于:常模参照解释是将应试者的成绩与同类群体的其他人(常模样本)的成绩进行比较,而效标参照解释是将应试者成绩与外在效标进行比较。
  ⒉常模样本的条件。
  在确定和选择常模样本时,要注意下列要求:
  ⑴常模样本的构成必须明确。
  在选取常模样本时,首先要保证常模样本的所有成员是同质的。
  ⑵常模样本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常模样本应能够代表测验总体,常模样本的分数分布应尽量与总体分数分布相吻合。
  ⑶样本大小要适当。
  常模样本大小由以下三方面决定:
  常模样本大小决定于总体的规模。总体规模小,常模样本应包括所有总体成员。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应较大。
  常模样本大小决定于总体性质。总体只有单一性质,则适当数目的样本就能够反映总体性质。总体性质越复杂,越需要较大数量的样本。
  常模样本大小决定施测结果。希望提高样本的准确度,也就是说减小样本的标准误,则样本数目应随之扩大。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
  ⑷注意常模的时效性。常模必须定期修订。
  ⒊取样的方法。
  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过程。从统计角度看,取样的方法有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种。在确定常模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⑴简单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顺序表选择被试作为样本,或者是将抽样范围中的每个人或者每个抽样单位编号,随机选择,以避免由于标记、姓名或者其他社会赞许性偏见造成抽样误差。
  ⑵系统抽样。
  具体方法:假设总体数目为N,若要选择K分之一的被试作为样本,则可以把所有的人N分为N/K组,每个组选一个人,则刚好组成1/K的样本。或者把所有的人从1到N按序编号,把所有编号是K的倍数的人抽取出来,即可组成所需样本。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系统抽样时,分组和从组中抽取,或者是编号,都必须是随机的。
  ⑶分组抽样。
  在总体数目较大,无法编号,并且总体成员又具有多样性的情况下,可以先将群体分为一定的小组,再从小组内随机抽样。
  ⑷分层抽样。
  在确定常模样本时,最常用的是分层抽样方法。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个案。
  优点:分层抽样能够避免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集中于某种特性或缺少某种特性的现象。它使各层次差异显著,同层次保持一致,增加了样本的代表性。使用分层抽样方法获得的常模在解释测验分数时更为实用和有效。
  分层抽样的两种方法:①分层比例抽样法:如果各层抽取的个案数目ni是根据各层的个案数目Ni占总体数目N的比例而决定的。ni=Ni/N×n
  ②分层非比例抽样:有些层次的重要性大于其他层次,这时应该采用非比例抽样方法。
  ⒋常模的表示方法。
  常模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转化表和剖析图。
  ⑴转化表。
  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转化表,也叫常模表,它由原始分数表、相对应的导出分数表和对常模样本的具体描述等三个要素组成。
  根据转化表进行解释时,必须注意:常模转化表总是特异性的,即一个转化表总是来自特定的常模样本的,这种转化表只能表示被试在常模样本内的相对等级,若要依此作出某种结论或预测,需要进一步的信度和效度的依据。
  ⑵剖析图。
  是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的一种模式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测验以及测验的各个子测验或维度上的分数及其相对的位置。
  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使用剖析图容易夸大各个测验间分数的差异。为避免这个问题,有些剖析图注明了多少距离代表两分数间差异显著。
  ⒌内容参照分数和结果参照分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效标参照测验关心的是应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或效标。参照效标的分数解释分为内容参照分数的解释及结果参照分数的解释两种类型。
  ⑴内容参照分数的测量目的是确立应试者对某个确定材料内容或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的分数。
  编制内容参照测验量表的关键是预先制定一个判断应试者是否已掌握某种内容或技能的熟练程度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通过掌握分数和正确百分数来表示。掌握分数通常以80%-90%的人能通过的分数作为最低分数。
  ⑵结果参照分数是将效标材料直接结合到测验结果的解释过程而进行评价的分数。预测性测验往往适合用结果参照分数进行解释。结果参照分数可以表示获得某个分数的应试者达到某种效标水平的可能性。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